评论

1074年:苏轼city walk在苏州(中)

原标题:1074年:苏轼city walk在苏州(中)

城市漫步(city walk)的概念貌似新颖,其精神内核却自古就有。最典型代表是苏东坡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脱掉雨具,漫步在道路上,有一种乐天达观,充满好奇与探索精神,传神地描绘城市漫步的状态。

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在苏州的行走,很短时间内连续走过虎丘山和垂虹桥,此时他身体疲惫,精神焕发,在一场city walk中恢复了精气神。

《垂虹秋色图》(局部)赵孟頫 元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苏轼拖着疲惫的身躯,在熙宁七年五月抵达苏州。苏州这座城市以独特的文化气质给苏东坡注入力量,让他一扫旅途的疲惫,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city walk。从西北的虎丘山一路逛到吴江的垂虹桥,精力充沛饱满半点也没有之前的沉闷,仿佛换了一个人。

苏轼与虎丘缘分颇深,曾数次游览玩赏。熙宁七年五月的虎丘游,是最痛快的一次。期间好友刘述、王诲等人相陪。知己难得,苏轼遂放松精神任意漫游。苏轼游虎丘的路径记录在其作品《虎丘寺》中:

入门无平田,石路细穿岭。

阴风生涧壑,古木翳潭井。

湛卢谁复见,秋水光耿耿。

铁花绣岩壁,杀气噤蛙黾。

幽幽生公堂,左右立顽矿。

当年或未信,异类服精猛。

胡为百岁后,仙鬼互驰骋。

窈然留清诗,读者为悲哽。

东轩有佳致,云水丽千顷。

熙熙览生物,春意破凄冷。

我来属无事,暖日相与永。

喜鹊翻初旦,愁鸢蹲落景。

坐见渔樵还,新月溪上影。

悟彼良自咍,归田行可请。

题目《虎丘寺》表明苏轼此次虎丘游的目的地是寺庙,也符合苏轼喜欢与高僧交往的习惯。“涧壑”“潭井”是虎丘剑池,也是虎丘最著名的景点,坐落在虎丘深处。相传吴王阖闾葬在剑池,陪葬品中有三千口宝剑,姑有剑池之名。苏轼没有循规蹈矩,从前往后细细观摩虎丘风景,反而先看最佳景点。

“幽幽生公堂,左右立顽矿”则是虎丘另一大景点。“生公”是指竺道生,东晋刘宋年间著名的高僧。《莲社高贤传》记载道生法师刚到苏州时,没有名气,无人来听他讲经说法。他就直接在虎丘山上,将众多石头当成听众,引得群石点头。留下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佳话。

苏轼用“当年或未信,异类服精猛。胡为百岁后,仙鬼互驰骋。”表明自己年轻时不信怪力乱神,历经岁月的洗礼后,又同清远道士一样对神佛产生信仰。希望死后能或为仙或为鬼,摆脱俗世烦恼逍遥自在。

“窈然留清诗,读者为悲哽”是指真娘墓。相传安史之乱时,一位来自陕西的胡瑞珍姑娘到苏州投奔亲戚。可惜亲戚搬走,她不幸堕入青楼,成为歌妓化名真娘。一位叫王荫祥的读书人想要和她有一夕之欢。真娘宁死不从悬梁自尽。王荫祥颇为内疚,花钱为其在寺庙里修下了坟墓。白居易了解这位烈女的生平后,特意题写《真娘墓》诗纪念对方。“窈然留清诗”很明显就是指真娘墓。诗文最后用“悟彼良自咍,归田行可请”结尾,表明虎丘之行缓解了苏轼的焦虑,却仍未改变其辞官归隐之心。

剑池、生公岩处于虎丘深处,真娘墓则比较靠前。苏轼的参观路线不拘一格,先里后外突出一个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极有“城市漫步”之范。除了饱览人文景观,苏轼也留心自然景观,“石路”“阴风”“古木”“喜鹊”“愁鸢”等常人不留心的寻常事物,吸引苏轼目光化入文字。这表明city walk需要一双慧眼,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探索身边的点点滴滴。

通过畅快淋漓的虎丘city walk,苏轼身心放松情绪饱满,一改三、四两月的忧心忡忡。带着这种情绪,苏轼漫步吴江逛垂虹桥。垂虹桥建于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长200多米,堪称当时第一长桥。苏轼来时,桥建成还未满三十年,属于吴江最大的网红打卡点,吸引无数驴友目光。苏轼就算再强调漫无目的,也绝不会错过垂虹桥。

漫步垂虹桥上,苏轼的视野中出现吴江三贤祠。吴江三贤是指春秋的范蠡、晋代的张翰以及唐代的陆龟蒙。三位大贤都是隐逸高雅之士,精神气质极度契合苏轼。他们都曾在官场待过,却能及时抽身悠然隐居林下,获得东坡渴望的生活。苏轼入祠参观礼敬三贤观画像,内心泛起羡慕之情,提笔写下《戏书吴江三贤画像三首》。

“戏书”二字彰显了苏轼的幽默风趣,隐隐中也带着羡慕到嫉妒的情绪。毕竟三贤都是功业有成后主动退出漩涡,求得逍遥自在人生大圆满,对苏轼实属降维打击。比如陶朱公范蠡先是助越灭吴彰显卓越的政治才能,后携西施远漂江湖神仙眷侣,更是三聚千金三散千金成为财富化身。因而苏轼以略显嫉妒的口吻吟诵:

谁将射御教吴儿,长笑申公为夏姬。

却遣姑苏有麋鹿,更怜夫子得西施。

申公巫臣为获夏姬得罪楚国,出于私怨教授吴国车战之法,帮助吴国大兴。但吴国最后还是被越国灭亡,导致姑苏被毁城池荒芜,麋鹿能够自由活动。这背后是范蠡的苦心谋划,他最终也带走西施远渡江湖。

张翰生于东吴。晋灭吴后,他作为江南俊杰被半提拔半逼迫,来到洛阳担任官职。眼看八王之乱的风波越闹越大,他干脆用思念家乡菰菜(茭白)、莼羹、鲈鱼等美食为借口,辞官归隐回吴。作为大吃货的苏轼对张翰极为钦佩羡慕,以轻快的口吻道:

浮世功劳食与眠,季鹰真得水中仙。

不须更说知机早,直为鲈鱼也自贤。

张翰字季鹰, “水中仙”三字源自菰菜 ( 茭白 ) 、莼羹、鲈鱼,它们都生长在水中,以“水中仙”称呼张翰既符合他思念美食的人设,也略带戏谑调侃符合苏轼的性情。“知机早”表明张翰目光深远看出北方将有大乱,及时抽身止损。“直为鲈鱼也自贤”一句更是表现出苏轼喜好美食,认为张翰单纯因美食而辞官也值得自己敬佩,是真名士真贤人。

陆龟蒙生于晚唐,早年参加科举,希望能当官治民挽救时局。可惜他无法施展抱负只能隐居家乡,专心学术留下大量作品。治学之余,陆龟蒙喜欢养鸭排解忧闷。他的这种耕读精神受到苏轼赞赏。苏轼也在为官之余,开垦荒地自种自食。因而苏轼颇为尊重陆龟蒙,以羡慕的语气吟咏:

千首文章二顷田,囊中未有一钱看。

却因养得能言鸭,惊破王孙金弹丸。

“千首文章”显示陆龟蒙的博学,“二顷田”则表明他耕读养家自食其力。“未有一钱”则又突出陆龟蒙家境贫寒。“能言鸭”“金弹丸”出自《杨文公谈苑》:

蒙多智数狡狯,居笠泽。有内养自长安使杭州,舟出舍下。小童奴以小舟驱群鸭出,内养弹其一绿头雄鸭,折颈。蒙遽从舍出大呼云:“此绿鸭有异,善人言。适将献状本州贡天子。今持此死鸭以诣官自言耳。”内养少长宫禁不知外事,信然甚惊骇,厚以金帛遗之。蒙乃止。因徐问蒙曰:“此鸭何言。”蒙曰:“常自呼其名。”

内养指宦官。晚唐宦官权势大,能被派到各地当官。陆龟蒙的鸭子被宦官用弹珠打死后,他欺骗对方自己的鸭子能说人话,马上就要进贡给天子,现在鸭子死了,要对方负责。宦官恐惧之下,拿出许多金银财宝送给陆龟蒙,求他不要再声张。后来宦官问陆龟蒙鸭子会说什么,陆龟蒙答以“经常喊自己名字”。陆龟蒙的幽默机智与苏轼颇为类似,两人有非常多的共同语言。

三贤皆是先入世后出世的人物,是苏轼当时最想效仿的目标。可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苏轼当时三十七岁正是应该打拼的年纪。他想退朋友不同意,身边人不同意,家族更不会同意。因而只能通过“戏书”三贤的方式,获取精神给养坚定为官从政之心。

苏州这座城市以其特有的包容,给了苏轼继续奋斗的勇气。其他城市建王侯将相纪念祠堂多,建思念家乡的隐士纪念祠堂少。只有苏州有种包容精神和开阔胸怀。不一定要位及王侯将相高官厚禄,不一定要称王称霸成名成家,只要热爱家乡回到家乡,苏州就会给他留出位置建立祠堂以兹纪念,张翰与陆龟蒙就是典型。苏轼感受到苏州的魅力,一边city walk一边补足干劲。靠着这股核心文化竞争力,苏州跳出江南名扬天下,屹立千年不倒。

张圣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