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饱经风雨 潼南千佛寺摩崖造像“历劫重生”

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石窟寺,集建筑、雕塑、壁画、书法等艺术为一体,是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但许多中小石窟埋没在荒郊山野中,长期面临水患、裂隙、风化等病害威胁,保护管理难度大。去年,重庆启动了全市中小石窟保护三年行动计划,那些风烛残年的中小石窟正在焕发新生。今天,第1眼记者首先走进了巴渝石窟“遗珠”——潼南千佛寺摩崖造像。

潼南千佛寺摩崖造像的发现,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上世纪50年代,位于潼南崇龛镇的千佛寺,因建水库被碎石掩埋。

直到半个多世纪后的2011年8月,深埋地下的佛像才被采石修路的村民重新发现。

刷去浮尘,这座未见历史文献记载的摩崖造像揭开了神秘面纱。造像坐北朝南,东西长35米,残高4米,共计43龛311身佛像。

潼南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研究馆员徐林说:当时暴露出来的大约有10余龛,它的精美程度很震撼。其中最精美的就有天龙八部和阿弥陀佛五十菩萨这一部分。

眼前的佛像面部饱满丰圆,衣纹轻薄透体,佛顶华盖、龛楣装饰等也同样栩栩如生,这是典型的唐代风格。

然而,随着视线从东向西看,造像的雕刻风格出现了明显变化,地藏菩萨、十六罗汉等造像,面部略显长圆,衣纹较厚重,雕凿于北宋时期。

而末端的供养人造像平实简单,表明千佛寺至此已明显衰败。由此,专家推测,千佛寺可早到中唐,晚至明清,现存造像以晚唐至北宋时期为主。

潼南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研究馆员徐林说:崇龛这个地方,以前属于三县交界的地方,与四川的遂宁大安乡,还有安岳姚市镇相邻。千佛寺的发现,为川渝石窟佛教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实物资料。

千年时光流逝,饱经风雨的摩崖造像已是病害缠身,基岩悬空、裂隙渗水严重,抢险保护刻不容缓。

在抢救性清理后,2012年底,潼南区文物部门对千佛寺摩崖造像进行了崖顶减负、筑引水沟、崖前搭建雨棚、砌筑围墙等保护工作。

2013年,千佛寺摩崖造像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潼南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丁军说:已经完工了危岩的抢险加固,后续将对千佛寺进行述作展陈,对考古发掘的内容包括一些场

景进行展示,并且结合乡村振兴和陈抟故里、菜花景区,一起联合打造5A级景区。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刘春力 谭琴

原标题:关注中小石窟寺 | 饱经风雨 潼南千佛寺摩崖造像“历劫重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