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新居之约》播放量破6亿的背后,是这座中国最宜居的神仙老城!

最近,小编追潘粤明和王鸥的《新居之约》追的有点上头,这部剧讲了一个装修房子的设计师和一个包工头的事业和爱情故事,

没想到中年略有发福的潘粤明和大美女王鸥居然能擦出这么好的火花~

不仅剧中爱情让人甜的满地打滚,而且在给水乡百年老宅装修的剧集以及各种细节里,都让对旅行地敏感的小编本能地觉得异常熟悉,

去查了下取景地,那一帧一帧镜头下果然就是苏州啊!

其实,不止是《新居之约》中潘粤明和王鸥在苏州这座又仙又满是烟火气的小城工作恋爱,前两年大火的电视剧《都挺好》也是在苏州取景。

苏家五口在同德里的欢声笑语和生活气息至今依然令小编动容,潘粤明和王鸥在苏州夜晚无人的水巷街道散步拥抱,在百年的老宅里设计施工,吃西瓜纳凉。

近年这些华丽的都市剧为什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苏州呢?

也许,是因为苏州这座城市有着专属的奢侈

你可以在小桥流水的风景里悠哉吃饭,在古色生香的长街中呼啸而过,也正是由于苏州这种又美又有烟火气的熨帖,才为不接地气的都市剧增添了无限的生活感。

而尽管小编写过那么多的宝藏小城,但对苏州终归是不一样的。在小编心里,从各方面来讲,苏州都可谓是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想说:苏州,爱你千千万万遍

最爱是苏州,爱它小桥流水缠绵下的温润与水灵。

漫步在细柳如烟的绿水长堤上,微风吹起水痕,行人轻轻慢慢地从桥上走过,

找间凉亭小憩,泡一壶清茶,听一曲评弹,炎炎夏日的公园里浮动着无边的绿意。微风拂过,亭亭玉立的荷花弥漫阵阵沁人的香气,浑然天成的江南诗意好似要溢出屏幕。

最爱是苏州,爱它古旧街巷沉淀下的故事与烟火。

镜头下长长窄窄的苏州巷子,总是冒着让人无比眷恋的生活气息。

踩着青石板路,看见老人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摇着蒲扇,唠着家长里短。缭绕的炊烟、虚掩的院门、别致的盆景,飘溢的花香,苏州人把日子过成了诗。

到了夜里,四下无人的苏州水街更显灵秀。

漫步在盛满夜色的古朴街巷中,温柔与静谧即刻将人包裹。风轻柔地吹着,枝叶轻轻摇晃,各家门前亮起一盏微弱的灯火,活脱脱是个温柔的人间现世。

忽然,想去苏州了。

想在阳光明媚的天气躲在树荫下看小桥流水,也想在细雨如丝的梅雨时节感受江南水乡的柔情。

想踩着吱吱呀呀的青石板慢慢地走过安静无人的巷子,闻着草木香气逛逛精致古典的园林,消磨消磨时光,悠闲舒适到极致。

想去苏州的小巷里寻味。

排队买点馋人的糯叽叽糕点,再找家小店泡壶茶吃碗面,听听小曲看看夕阳,内心也会变得柔软起来......

老街与水桥

藏着苏州最熨帖的人间

老街与水桥,是苏州最柔软的线条。

游走在落满阳光的苏州老街中,一眼望去尽是河道、小桥、船只、树影、老街与人间烟火的交织缠绵,那么温软,那么悠然。

那动辄百年历史的老街与古桥,在一片祥和中爬满了岁月的痕迹。

簇拥缠绕的凌霄花墙下,是河边浣洗的妇人家长里短,是街边眯眼打盹的老人与猫,是稚子孩童互相追逐的欢笑,亦是吴侬软语、寻常人家。

恍惚之间便邂逅了这里最熨帖的人间烟火,一不小心就跌入了姑苏的旧时当年

/ 平江路 /

一条平江路,半部姑苏城。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如今的平江路,就保留着这种河、桥、路并行的老城风貌。

寻一艘小船,当船夫缓缓拨动木桨,划开一圈圈水纹。

乌篷船便晃晃悠悠地荡在河里,慢慢游过两岸渐远的白墙黛瓦,轻轻穿过长满青苔的古桥,满目的碧色让人舒缓又沉醉。

/ 山塘街 /

无雨不江南。逢上梅雨时节的山塘街,真的会反反复复爱上江南的雨。

整个街道在斜飞的雨丝中处处漾着水意,远远望去像是一幅流动的丹青水墨画。

安谧的小巷,古朴的房子与朦胧的桥梁尽数氤氲在这青翠的水色中,所见之处尽显烟雨江南的柔情。

索性就静静地在廊前屋檐坐下,饮一壶清茶看撑伞的行人不疾不徐的走过。雾气缥缈,雨水垂落,洗去了内心稀稀疏疏的清愁。

/ 正仪老街 /

正仪老街是苏州市昆山最有富有生活气息的古街。

漫步在古街长廊,只见河道中的倒影和着阳光影影绰绰,远处临河的窗台上栽种着花草,古旧的桥墩上晾晒着萝卜,好奇张望的孩童摇着纸风车跑过,好不惬意。

逛累了,就在慵懒古朴的巷子里吃份泡泡馄饨和海棠糕,熟悉的味道牵动的是内心深处最绵软的回忆。

正仪老街啊,真是个为数不多的能让生活慢下来的地方。

/ 芦墟老街 /

芦墟老街是苏州难得的保存非常完好的水街。

这里的一切仿佛都定格在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河岸两旁的商店、民房显尽了沧桑感,随便转个角就是一段历史。

虽然对旧时的回忆都已渐渐模糊,但好在老街依然鲜活。

古老的石榴树,老旧的杂货铺,观音桥下的贩卖鲜货的渔民,兜售青团和包子的阿婆,喝茶畅谈的旅人,都在悠悠的岁月中安守一方的宁静与祥和。

绕不开的秀美园林

永远是苏州最精致的一笔

“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四四方方的院子容纳的是苏州园林大气磅礴的美。窗棂、庭宇、亭台、繁花、倒影聚集在一方小小天地间,无论从哪个视角看,都美得一气呵成。

绕不开的秀美园林,永远是姑苏城内最精致的一笔。

/ 拙政园 /

拙政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它以水取胜,园中花木池鱼、屋宇楼檐、亭台叠石相映成趣,疏密得宜,处处都透着慵懒迷人的灵气。

站在倚虹亭中远远望去,桥、塔、树、花、石倒映在碧水之中,满目都是园林盛景的通透与意趣。

信步来到听雨轩,一泓清池中的点点荷花与荫绿的芭蕉在薄雾细雨中更显空灵。

拙政园的每一处亭亭院院山山水水,都能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情趣,美到心惊~

/ 留园 /

横塘晕浅琉璃莹,绿叶阴浓庭院静。

留园是清朝时代的“寒碧山庄”,这里以建筑布置处处充满着巧思,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的美名。

沿着绿草丛生的小径走向留园深处,一道回廊一扇门,一处景致一种乾坤,令人不免惊叹。

这里四时皆有暗香浮动,古朴典雅的院、水、石、山、廊、植布局巧妙,旧时人家的情韵也依稀可见。移步换景间,令人忍不住痴迷逗留。

/ 网师园 /

网师园是苏州最小的园林。

它面积虽小,却坚持宅园合一。在方寸之间分化出不同空间,营造不同的意境,堪称苏州园林的极致。

刚进园林,就立刻领略到了它的与众不同。

环池的亭阁错落有致、疏朗雅致;百年的石榴树花开似火、生机勃勃;迷你的石桥盘踞在密密的青苔中娇小又可爱,一景复一景,浓缩却迷离。

漫步园中,忍不住感慨:网师园的窗棂与门廊啊,才是中国园林最精美的画框。

/ 耦园 /

浪漫又小众的耦园是个让人充满无限遐想的地方。

清代巡抚沈秉成与小自己十五岁的妻子严永华,曾在耦园度过了八年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而刻在耦园外墙窗棂的“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也见证了两人的爱意绵长。

这里三面环水,只有一条小路与外界相连,高院深墙中是古树与光影的交织,是海棠与楼台的缠绵,是过往游人与园内留痕同频的心动......

走进耦园,太适合沉浸式感受那情意绵绵,流淌在庭院深深处,花木重重间。

/ 沧浪亭 /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灵魂。

夏天的沧浪亭是掩映在浓绿叶片下的诗意天堂,这里处处都散发着灵气。

游历园中,只见乔木参天,修竹在侧,堆叠的石头悄悄陪伴着路旁的野花,青翠欲滴的园林盛景总是能在烈日炎炎时带来一抹清凉。

无论是谁,在这里静静待上几个时辰,都会变得诗意起来吧。

/ 虎丘 /

到苏州不到虎丘,乃憾事也。

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一到夏天就美得不可方物。

这里竹林阴翳,剑池鱼翔,塔色奇美,是苏州闲适惬意的避暑胜地。登山看塔,阳光杂糅之处一番迷离,目光所至皆是看之不尽生机与雅趣。

最爱在傍晚时分在虎丘的一榭园内稍作停留。池塘亭台、楼阁曲廊氤氲在一片隐隐淡淡的荷香中,残阳如血,最是贪恋这一时的美好。

一碗苏氏面

盛满苏州人的惦念

苏州人尤爱吃面,这是人尽皆知的。关于吃面他们绝对是全世界最认真的。

他们吃面有多讲究?从“行话”上就可见一斑:硬面、烂面、拌面、汤面、紧汤、宽汤、减咸、增咸、重青、免青、免油等等。

他们甚至会根据时令来吃面。春天的鲜笋面,夏日的枫镇大肉面,入秋的秃黄油面以及冬天的蹄髈面,口味丰富到要馋死人。

最爱在慵懒的清晨,走上街去吃一碗苏州销魂的浇头面,热气腾腾间满是惦念。

/ 奥灶面 /

奥灶面,是苏式面中名声在外的一块招牌。

采用青鱼、鸡架、大骨、螺蛳、鳝骨等文火熬制而成的浓郁汤底,汤色红润、细细看汤上还泛着一层油花,但喝起来却鲜甜可口,丝毫不会觉得油腻。

好汤当然要配好面。当软硬适中、劲道爽滑的龙须面配着一口浓汤送入口中的时候,对苏州人的羡慕我已经说累了!

另外,奥灶面浇头的豪华,也着实令人瞠目。虾仁、焖肉、鳝丝、卤鸭、炒肉、雪菜肉丝、爆鱼等等食材一齐端上桌时,吃面的仪式感就此便拉满。

/ 三虾面 /

三虾面,堪称苏州人的“一期一会”。

要是炎炎夏日不来碗三虾面,就称不上是完整的夏天。

三虾面中的“三虾”指的是虾籽、虾脑和虾仁。当细滑的面条搅拌到裹满酱油和虾籽,瞬间就变得回味无穷。

配着姜丝、青菜、香菇等几碟小菜,一股脑将三虾的精华揽入口中,再美美地喝上一碗清汤,满嘴鲜香,美味得出神入化。

/ 枫镇大肉面 /

在苏州总是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冷天要吃红汤面,热天要吃白汤面。”

而枫镇大肉面便是白汤面中的佼佼者,它被誉为“最难做、最精细、最鲜美”的一碗苏式面。还曾上榜过《舌尖上的中国》!

在苏州若是能吃上一碗枫镇大肉面,也太幸福了吧。将酒酿露、大肉卤汤冲入豆青色的鳝骨汤中,滑入一碗细面,撒入一把小葱花,简直是要鲜掉眉毛。

这时再咬一口肥腴不腻、软烂醇香的枫镇大肉,光是回味就已经满口生津了......

/ 爆鱼面 /

爆鱼的味道,在苏式面浇头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

先炸后腌的草鱼炸透后立刻进入冰冷的腌料中,吸饱卤汁,鱼块因温差迅速收缩,外皮酥脆的同时肉质也非常紧实,在炎热的夏天那叫一个清新开胃。

将爆鱼铺在经典的红汤面上,甜润的面条自带油香,爆鱼的味道也令人难忘。细腻浓郁的鱼肉鲜味流连在口腔中,小编一整个被香住。

苏州人的生活里

永远离不开糯叽叽

关于苏式情结,不仅仅只有一碗汤面那么简单。

苏州人的精致,还体现在糯叽叽的糕点中。小巧玲珑的苏式糕团,承载的是当地人漫长生活中的心心念念。

双酿团、薄荷拉糕、桂花糕、赤豆猪油糕、粢毛团、松花团子、糖年糕、猪油年糕、梅花糕、海棠糕、玫瑰糕.....

无论是松软的瓷实的还是弹牙的粘腻的,苏州人永远热爱这一口!!

📍

近水楼糕团

地址:姑苏区十全街138号

糯叽叽、黏糊糊的时令糕团,是苏州“不时不食”的理念在糕团制作中的完美诠释。

近水楼糕团则是当地人经常光顾的老店。太想念裹满糖霜的撑腰糕、糯口香甜的芝麻拉糕、甜咸搭配的粢毛团,充满韧劲的松花团子......

五颜六色、形状不一的诱人糕点随季节和时令而变化,可以从年头吃到年尾不重样。

夏季一定要在这儿吃几个炒肉团子,富有嚼劲的团子皮包裹着肉沫、开洋、笋丁、木耳、虾仁、黄花菜等炒成的馅料,轻咬一口,满嘴鲜美的汤汁,怎么都吃不腻。

📍

杨招娣糕点

地址:姑苏区皮市街277号

总是听到苏州的朋友念叨着开在皮市街的二十多年的老店杨招娣糕点。这里只售赤豆糕、赤豆猪油糕和枣子豆沙糕这三种糕点。

其中最热销的当属赤豆猪油糕,这是只有在苏州才能看见的奇妙搭配。

晶莹剔透的大块猪油加入清香微甜的赤豆糕中,散发着两种不同的香气,光闻着就足够诱人。

抿上嘴细细品味,细腻绵软不失嚼劲,清香甜糯又不生腻,如果冷冻一下再吃又是另一种风味,真·绝绝子。

📍

潘玉麟糖粥摊

地址:花鸟市场北门处,史家巷46号

伴随着几代苏州人的老字号糖粥摊潘玉麟糖粥,虽然只是个小摊,但却是整条街上的“排队传奇。”

他们家的老三样:鸳鸯糖粥、赤豆糊圆子、酒酿圆子现在已经是苏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热乎乎的糖粥温润绵软,入口熨帖,清甜又满足。赤豆糊稠乎乎的已经被熬的很烂,糯米圆子Q弹细腻,如果遇到秋天的桂花,又会是一个好吃的新高度。

小尾巴

在沉沉旧旧的时光里

总是怀念那烟雨笼罩下的河道与古桥

怀念那恬然静谧的老街与炊烟

真的好想去趟温婉的苏州啊

想沉入巷陌市井的烟火气中任凭自己动情

想在耦园的禅意与留园的悱恻中守住内心安宁

想听场雨,吃碗面,酌壶酒,发会呆

就那么静静地

凝视着黛瓦白墙的依水小巷

去体味岁月静好与时光漫长

▏ EN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