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死资产”变“活资本”凤凰县农村宅基地改革成效显著

原标题:“死资产”变“活资本”凤凰县农村宅基地改革成效显著

古寨隐于神龙谷半坡,坐落于群山之间。拾阶而上,鸡鸣鸟叫声不觉于耳,穿着苗家服饰的农家妇女抱着柴火走入明黄的土石建筑中,随后青瓦之间冒出淡淡的炊烟。外来的游客穿梭在古寨之中,循着心中回荡的乡愁,体会最为原始、淳朴的农耕文明。

这里是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一个有着原始农耕文化和苗族特色民俗的传统村落,也是一个张开双臂拥抱来自四面八方游客的乡村旅游胜地,更是凤凰县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闲置宅基地、闲置房屋利用与盘活的成功典范。

藏在深山里的竹山村。

村民入股,大幅度提升财产性收益

走进竹山村巷弄间的一家编织屋,屋内陈列着样式不同的竹编工艺品,老人坐在火坑旁,正将细长的竹篾片编制成篮子。这间房子的户主是一位叫吴显字的农户,吴显字一家五口都外出务工,房子便空了下来。在竹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监管和见证下,吴显字将这座闲置宅基地和房屋以每年3000元的租金租给凤凰旅投公司,公司将这儿打造成了编织体验馆,游客来此购买民俗特色工艺品,学生来研学,感受传统文化。原本空荡荡的房子变得热闹起来,老旧建筑有了新的意义。

编织屋里的各色工艺品。

这都得益于凤凰县的农村宅基地改革政策。2022年5月,凤凰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凤凰县大胆创新,建立“三大制度”,其中,村民入股制度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鼓励和引导农户以自家闲置土地使用权流转、房屋租赁活出售等方式转让给国有企业,以增加群众财产性收益。吴显字一家,将自己的闲置宅基地和房屋租赁给了旅游开发企业,既增加了收益,也合理利用了闲置资源。目前,竹山、老家寨等村寨老宅租赁年均净收益达3000-8000元。

村集体利益共享,苗寨焕发新生机

干净整洁的雄龙村。

雨后的拉豪·森林民宿。

距离竹山村不远的地方,另一个传统村落山江镇雄龙村坐落于此。近年来,雄龙村利用闲置民居和“空心房”24栋,结合“空心房”拆除复垦土地,打包重新整理,在千潭湖旁建设乡村旅游民宿“凤栖山居”12栋、“清淼民宿”18栋。并围绕特色民俗文化景点,大力发展旅游业。

凤凰县建立村集体利益共享制度,对拉豪营盘、老洞、竹山、老家寨等传统村落、特色村寨实行易地搬迁,将老寨子的所有权归村集体。村集体以特色民居、道路、文物、田土、风景山林等资产进行价值评估,与县内国有企业合作,享受收益分红,所得经营收益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企业按股分配。

目前,全县传统村落村集体资源入股年收益达5—30万元,村民腰包鼓了起来,雄龙村在游客的迎来送往中,呈现了新活力。

村民参与旅游,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农户自营的民宿:宜家乡居。

“从我们竹山搞旅游开发以来,人居环境就得到了很大提升,收入也跟着提高了。我就想,在家开个民宿吧,可以增加自己收入,也不用外出打工了。现在,我一年收入有五、六万元。同时我还售卖了一些农产品,我老公也在旅游公司务工,生活好了起来!”竹山村“宜家乡居”民宿老板龙银凤如是说。

这正是“三大制度”中村民参与旅游制度的体现。凤凰县鼓励农民利用传统民居,积极创办农家乐、民宿,吸引游客前来度假娱乐、餐饮住宿、养生休闲,实现农户自主创业增收。同时,凤凰县积极完善企业用工政策,优先吸纳使用当地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就业增收。

目前,全县乡村旅游直接带动群众就业3000人以上,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其中“竹山乡居”直接带动就业1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285个,人均月工资2000元,每年村民工资收入共684万元。竹山村已经发展猕猴桃500亩、懒汉梨150亩、油茶100亩,带动土鸡蛋、黄酒、银饰、猕猴桃干果等10多种农副产品销售,实现农副产品销售额2100多万元。

“宅基地改革主要是把‘死资产’变成‘活资本’,通过三大制度来实现村集体增收、农民增收、社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凤凰县宅基地制度改革办副主任,县农经站党组书记、站长杨敏说。

现在走在凤凰县村镇的街道上,关于宅改政策的横幅与标语随处可见,网民的生活也随着宅改政策的落实得到了质的提升。未来,凤凰县将坚守改革底线,在结合本地实际,保障村民权益的基础之上,扎实推进、落实宅基地管理制度体系,助推高质量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