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成都市成华区:奋力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新高地

十年,是日积跬步,志在千里的十年。

十年,是日新月异,允公允能的十年。

十年,是机遇与挑战博弈,惟勠力同心勇毅前行的十年。

十年,如同一个历史取景框,留下了诸多文旅景致:成都市成华区沙河城市公园里,人们在悠闲地散步,滑滑梯的孩童发出欢快的嬉闹声。不远处,东郊记忆的大烟囱、旧厂房和新建筑交织,在满目葱茏下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图景。

东郊记忆

成都东郊记忆、339天府熊猫塔、望平滨河路、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北湖生态公园、成都自然博物馆……一个个网红地标的出现,见证了成华这个老工业基地转型现代化城区的崭新姿态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数据显示,2021年,成华区实现接待旅游总人数2348.05万,增长27.20%;实现旅游总收入329.35亿元,增长21.0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华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在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年文化产业发展,可谓是“日出江花红胜火”,十年旅游产业发展,可谓是“春来江水绿如蓝”。

2021年9月评为天府旅游命名县以来,成华区依托“大熊猫”“大枢纽”“大文创”“大都市”等核心资源,全力推进命名县提升建设工作,持续“做优、擦亮、叫响”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成华的文化魅力、旅游实力、文商旅合力实现显著提升。

如今的成华,坚持以文商旅融合提升消费品质,重点抓好“产业培育、载体建设、配套完善、品牌营销”等重点任务,加快塑造夜间经济、精致生活、后街经济等消费品牌,全面构建“层级清晰、主题鲜明、亮点突出、辐射力强”的成华“三轴八圈”现代商贸发展新格局,集成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年不打烊”的文旅消费大餐,积极打造引领成渝地区时尚消费新窗口和体验消费打卡地,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的魅力新高地。

文商旅融合唤醒消费活力,老成华里“烟火气”渐浓。

新华公园

塑造大熊猫IP

擦亮文商旅融合品牌

秋高气爽的9月,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游客眼中成都最美的季节。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数据平台中心,工作人员正紧盯屏幕,密切追踪着游客数量等数据。“都市看熊猫,安逸耍成华”,国宝熊猫的魅力一如既往地吸引着海量游客排队游玩。

8公里外,东郊记忆的大烟囱、旧厂房守着这座城的历史和记忆,在繁华都市中勾勒出一幅别样图景,令人流连忘返……

作为近年大部分城市项目迭代升级、建立城市新地标的方式之一,成华深谙文商旅融合要领:想要在“内容为王”的复合业态发展新时代脱颖而出,就要根植于本土属地性强、难以复制的文旅资源及地域特色。

近年来,成华以打造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大熊猫超级IP策源地、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两地一区”为一个主目标,以做优做强熊猫国际交流交往、熊猫时尚消费引领、幸福美好生活宜居三大功能为主路径,以文旅度假休闲、文创策源孵化、文商融合消费,大熊猫IP塑造、公服配套提质五大项目集群为主抓手,加快构建“一环三核塑中心、三轴三片融山水”空间新格局,深度开发旅游核心产品,营造多元消费场景,构建熊猫IP全产业链。

通过文商旅融合品牌创新,2017至2021年期间,成华区完成年均举办各类节庆会展活动超1300场次,熊猫基地成为全省首个年接待游客突破900万人次的旅游景区。2021年1月,成华获评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9月获评天府旅游名县。

北湖生态公园获得省级旅游生态示范区称号,“乐活熊猫”系列产品入选首届天府旅游名品,成华区荣获2022年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区,成功引进希尔顿逸林等3家国际品牌酒店,成功创建 A 级景区等旅游品牌7个;深挖和活化特色文旅资源,高品质打造“1轴线+三品牌”,形成北湖“大熊猫+国际范”。

如今,在这片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熊猫、老工业基地、烟火气等文化多元交织,正为文商旅融合积蓄形成一股生生不息的持久发展之力。

城市有机更新

底蕴深厚的工业文脉长出新创意

走进影视级置景仓库,以故事主角身份与数名NPC共同演绎,感受耐人寻味的多重结局……同样是玩剧本杀,25岁的周伟在成华区萌想星球107文创园区的环球魔力沉浸式剧场体验后,感受颇深:“以前基本都是围坐在一个房间里,互动演绎很少,全靠文字去感受。”不仅如此,园区内的创意体育、潮流文创等新兴业态也多次吸引她和小伙伴前去打卡。

这个让老仓库焕发新生机的萌想星球107文创园区,正是近年来成华区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打造多元化消费体验新场景的一个缩影。

从望平滨河路的几何书店、梅花川剧社到环球魔力沉浸式剧场的“剧本杀”大战,从香香巷、建设巷的美食打卡圣地到二仙桥公园绿皮车厢的机车火锅,从玉双路的灯光秀场到地勘路的咖啡文化街……随处可以遇见的网红地标,展现的是城市有机更新的成华特色。

满足市民多元化文化生活需要,统筹推进全域绿化、空间美化、景观亮化、内涵优化、价值转化的同时,还重点打造两个门户枢纽商圈和六大特色商圈,高品质营建夜间消费、高塔消费、文旅消费等一批“高端化与大众化并存、快节奏与慢生活兼具”的消费体验新业态、新场景,积极构建“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消费新生态,以创新创意引流聚人兴商。

眼下,聚焦做好“城市有机更新”文章,成华区正大力实施“中环牵引、纵横联动、组团优强”发展策略,按照“一年有变化、三年见形象、五年强功能”的进度要求,打造以“金色中环”为牵引的老工业区转型发展标杆。活化转化工业遗产,将原107老仓库打造成了集潮流视频、创意直播、艺术设计、文化策划及线下体验为一体的文商旅创融合消费新空间;启动实施猛追湾城市更新,整体呈现“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老片区精彩全貌。

文创+新地标

文商旅融合构建多重消费场景

“无商业不文旅”,一个成功的文商旅项目,势必要将客流资源转变为强大的消费资源。

走进新华公园,满眼都是茂密的植被。不远处的一座老茶馆已经变身成为一间茶餐厅。“没想到的是,这里改造成茶餐厅后特别火爆,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来体验。”新华坊项目负责人、域上和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新华公园是新华坊特色街区的组成部分。新华坊特色街区由承载众多“老成都”记忆的“一园三街”组成,其中“一园”为新华公园,占地约10万平方米;“三街”为双林北支路、新鸿南路、双园巷。建设内容主要为公园建筑改造、景观优化改造、特色街区范围内的外立面改造、导视系统提升、雕塑等相关配套设施工程。

不只是老茶馆变身茶餐厅,新华坊特色街区在更新中还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让公园的水更绿、植被更茂盛。“现在我们取消了划船项目,公园里的水质更好了。”新华坊项目负责人、域上和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新华坊特色街区在更新中通过拆围增景、园街融合,业态植入,场景营造等手段,形成“一园三街”文商旅融合格局,同时融入5G体验、公众公益、沉浸演艺等内容。

近年来,成华区把旅游发展和城市更新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提升都市旅游品质,先后更新了猛追湾市民休闲区、新华特色街区等一批项目,让“老地标”长出了新场景,也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如今,成华正加快呈现新华坊等“2+11”特色街区,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后街经济等消费新业态,构建一批文化有根、商业有品、经营有道的特色消费新场景,满足“全龄、全时、全新”多元化消费需求,提升成华消费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未来五年,随着Discovery华人国际探索世界、熊猫地球村、熊猫美术馆等重大文旅项目的建设完成,以及成华区加速推进辖区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再造、产业化改造和景区化营造,将有更多的“文创+”新地标、更多的数字消费等新业态在成华呈现。

一个更有品质、更具活力、更加繁荣的幸福宜居城区已逐步呈现。

(四川经济网记者 闫新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