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城的记忆,城的符号,长江索道35周年快乐!

35年前

条飞渡南北的索道

成为了链接长江两岸的便捷通道

三十五年

作为城市变迁的见证者

作为山城上空单曲循环最久的一首老歌

长江索道向来渝游客讲述着巴渝人家故事

让游客了解渝中、读懂渝中

成为一段独特的山城记忆

生日快乐!长江索道

长江索道的前世今生

35年前

为解决市民出行难、出行慢的困境

长江索道孕育而生

开通之初票价8角

1987年10月24日,长江索道建成通车,通车典礼上,成百上千个气球升入高空。轿厢上系了红绸缎,像待嫁的新娘子。长江索道的开通,被国内媒体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走廊”。

以前,渝中、南岸之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公共汽车和轮渡,耗时长又时常受天气制约。长江索道开通后,市民们可高兴了。刚开通时,长江索道票价8角,远远高于公共汽车票,但仍有不少市民选择乘坐,从早上6:30到中午,每一厢都装满了人。特别是遇到大雾、涨水等情况,长江封航、市民无法乘坐轮渡时,渝中的队伍从新华路能排到小什字,而南岸也排到了上新街,两三百米的长龙时常可见。

长江索道开通第二年,乘坐的人数就突破百万人次,长江索道成为两岸百姓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当时长江索道还有个昵称叫做“土飞机”,很多人觉得像是在空中荡来荡去,还有些刺激。

每秒6米的速度维持到现在

长江索道跨度1166米,在长江上往复运行了35年,如今依旧保持着它最年轻和朝气蓬勃的状态。

由于长江索道是当时国内设计的最大往复式客运索道,在运量和运行时间上都开创了纪录。当时摆在设计者面前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让索道轿厢在牵引索上往复运动。最终,智慧过人的设计师将长江索道设计为双承载、双牵引的往复式索道:这样的设计,当时在国内尚无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尤其是因为长江索道跨度大,导致牵引索的垂度过大,正常设计达不到通航要求。设计人员又研究设计出了简易轻便的双牵引支索器。

到目前为止,除了四根承载索外,长江索道的全部设备均为国产,成为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行安装、自行调试的双承载、双牵引索道。

在设置索道运行速度时,从每秒运行1米到9米都反复试验了上百次,最后得出结论是每秒6米的速度是最安全、最舒适的,对设备的震动和磨损也最小。这个速度此后一直没变过,维持到现在。

轿厢“外衣”经历七次换装

索道的轿厢外观也在35年里经历了很多的变化。据了解,长江索道一共经历了7次“变装”。

1987年10月24日投用时,轿厢颜色是米黄色。这个颜色,在当时多雾的重庆,能够一眼看到,非常醒目。第一次换装是1995年7月,轿厢被换成了蓝色。

2005年9月,为了迎接亚太城市市长峰会,长江索道对车厢进行了更换,同时换装成为喜庆的红色。

2011年,长江索道车厢外观重新漆成米黄色,给人怀旧的感觉,外围的LED灯饰和厢内地板胶的设施,全部进行了更新。

2016年7月,为了迎接“2016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重庆香山旅游峰会”,长江索道的车厢再次进行涂装、更新,色调与相邻的东水门大桥主色交相辉映。

2018年8月,为了迎接“智博会”,长江索道轿厢涂装运用了中国传统水墨元素和重庆的地标元素。

2018年10月,长江索道的“秋冬装”亮相,“换装”后的索道轿厢以橙黄为主色调,涂装图形由“重庆”二字演变而来,体现“山、城”风貌元素。

2019年12月,长江索道更换轿厢,还原了1987年第一代轿厢,至今一晃35年过去,蓦然回首才发现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

从设计人数为80人,到如今为了提升乘坐感只坐50人,长江索道也在重庆这座城市的旅游发展背后,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独特之路。从设计承载人数80人,到如今为了提升乘坐体验感只坐50人,随着重庆旅游业的高速发展、高质量提升,长江索道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独特之路。

新时代的山城符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

大桥增建,交通改善

长江索道已不再是出行首选

于是长江索道适时而变

开发自身的旅游属性

现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以及影视及综艺镜头下的“宠儿”

是最具有巴渝范的山城符号之一

来渝游客 乘坐索道

穿梭高楼大厦之间

飞渡浩瀚大江之上

行游山水都市之巅

解读山城魅力 体验重庆特色

来自长江索道的“独白”

三十五年 江月年年

我穿越的岁月

可曾有你的生活印迹

我飞越的风景

可曾在你的手机定格

三十五年 世事变迁

我变了

跨界创变 变是紧跟时代步伐创新

我没变

我还是我 一座城的特质符号

时光推移 变与不变

总有一些往事沉淀

是岁月所消融不了的

藏在记忆角落

无意中 轻轻掀开

唤醒岁月温情与暖暖乡愁

点点洒洒的释放美好回忆

温馨提示:长江索道正在检修中,目前暂未开放。

<END>

来源丨长江索道

头图丨唐安冰

※ 声明:除原创内容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