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二十四代六百多年的“太行川寨”,万亩红叶多彩梯田美了河北沙河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群山的千姿百态;沙河太行的漫山红叶,孕育着大地的万紫千红

一座座建于明清民国的石楼,干干净净的石板路,曲曲折折的小巷,墙角的野花,架上的青藤,无声静默在岁月印记中的石碾,三面环山一面邻河的原生态古村落。万亩层林尽染的红叶映衬下的阡陌纵横的梯田,云蒸霞蔚若隐若现的太行山寨,共同构成了我眼前的王硇秋色之美。真没想到,百年石寨隐太行美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每到金秋十月,栌叶变红,满山碧透,王硇红枫山红叶可与香山媲美

漫山红叶,层林尽染。放眼望去,绯红、浅红、深黄、橙黄漫山遍野

王硇村四面环山,地形隐蔽,景色迷人,村庄西南是风景秀丽的鸡冠山和红枫山。

王硇村就好像是印在一幅丰收的油画中的巍巍城堡,静静舒展着岁月雕刻的容颜。

“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眼下更值好时节!

王硇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正南这座山是周围群山之首,海拔980多米,因山体四周遍布数万亩野生黄栌,每到金秋十月,栌叶变红,满山碧透,可与香山红叶媲美,因此得名红枫山。东面,山形类似官印取名官印山,而西面山形形似放笔的架子,故得名笔架山。假如你也想我这样登上山顶是俯瞰村落,你就会惊喜地发现,这四周一块块梯田像一幅幅舒展开来的色彩斑斓的画卷,它方方正正,高低错落有致。远处的山脉,被薄雾缠绕,若隐若现,胜似仙境一般。而山下的王硇,一座座石楼错落有致,品读不完的人间烟火味儿,红黄相间一派欣欣向荣、丰年庆收的景象,又让这红枫山北坡的红叶在太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浓烈。

王硇村古石楼群是河北省乃至全国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群落之一,建筑格既有太行山雄浑厚重,又有南方蜀乡的婉约

初听王硇,像极了一个人的名字。她隐匿在太行深处,位于河北省邢台沙河市柴关乡,在太行山的盆地之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要走进这个村庄还是不那么方便。据史料记载:王硇村建于朝永乐年间。其始神是祖籍四川成都府两岗村的王氏先祖镇京总兵王得才。因当年王总兵护卫皇纲在黄粱梦一带被劫,这在当时可是犯了大罪,轻则杀头,重则灭门。为了躲避朝廷追查,王得才携家眷辗转逃匿到太行山深处,从此与世隔绝,繁衍600余年,这便有了今天的王硇村。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让人联想到了“六尺巷”

王硇的“伸曲巷”,意在赞扬能主人能屈能伸,和睦为上的品质,在邻里间传为佳话。

非常有趣的是,即便是到现在,在村里现存兼具南北之风格的建筑中,这位王总兵最初那种“惶惶不可终日”心里处处设防的警惕嗅觉表现得淋漓尽致:王硇村中的街道都是弯弯曲曲的,一眼望不到街道的尽头,这样的设计便于和外来入侵者展开周旋,可以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来保护自己的家园。不仅如此,这几百年前的石楼建筑也有了防盗功能。你可以仔细来观察每座石楼,凡是窗户的中间处都有一根石柱顶着,里面还有两扇门。据当地村民讲,这里的石楼之间都是相通的,院落之间相互连接,家家户户相互联通,在街巷相交处的石楼上都有耳房,能够随时观察到外来的情况,整个村子就像是一座攻防兼备的堡垒。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家人的平安,也够深思熟虑吧!

王硇村现存的最高古石楼,是唯一一座民国时期的建筑样本.历时十二年竣工,楼高18米,整体格局气势恢宏。

世世代代的王硇村民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里古朴的自然韵律,看尽时光的繁华与没落

其实,王硇最最吸引我的不是那座历时12年楼高18米的全村最高的石楼,而是这里的朴素的人文情怀。就比如这建筑遵循的“有钱难买东南缺”的习俗、文明礼让的“和谐巷”和生生不息的红色印记:在这里,关于“门当户对”和“拐弯抹角”的俗语由来很动听;在这里,她与安徽桐城携手,也让“南有六尺巷、北有伸曲巷”成为人间佳话。在这里,每一条巷子,每一排石楼,都不是左右对齐成一排,而是自前向后,均闪出东南角一块,错落而建。“有钱难买东南缺”!舍弃自我总是把最好的风水让给别人,把最好的分享拿来与人分享,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当今社会提倡的美德呢?更何况,这淳朴山村从来都不缺红色印记,作为沙河县抗日红色阵地,这里有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刘伯承、邓小平、李德生、杨秀峰、范子侠等在太行山抗战身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仅二百余人的王硇村就有60多人参军参战,其中14名优秀子弟为国捐躯,血染沙场.....

“有钱难买东南缺”!舍弃自我总是把最好的风水让给别人,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德

“南有六尺巷、北有伸曲巷”,河北沙河王硇的伸曲巷,更是和谐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