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泉州现存最早的石狮,“躲”在这个闽南建筑展览馆里

原标题:泉州现存最早的石狮,“躲”在这个闽南建筑展览馆里

///

对狮子的推崇与喜爱,在泉州十分普遍。它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吉祥神兽,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也有吉祥、繁荣、生生不息的寓意。

在以闽派建筑为主的泉州,可以在不少的建筑构件中看到它的身影:门口威武的石狮、厅堂梁架的木雕狮、屋顶上的脊兽狮、屋檐上的滴水兽等,狮子以各种形态,存在于闽南人的生活中。其中,石狮在日常生活最为常见。

如果想要观赏与了解泉州的石狮文化,那么不妨来泉州市博物馆的闽南传统建筑展览馆一看。

这里除了收藏了10万件从晋唐到近现代遗存的泉州传统建筑史料和实物,还有超过200只的石狮子,有蹲狮、走狮、坐狮、卧狮,十分壮观。

01

露天广场上 百只石狮排排坐

据了解,泉州地区石狮雕刻艺术具有南派石狮典型的艺术特征,身肢柔润灵秀,形态含蓄多情,一般头部硕大、腿细短,脑凸鼻凹,耳部多呈卷叶型,类似犬耳,口部张开,裸露尖牙利齿。有的前肢双举,有的单抬一足,或蹲踞,或腾跃。

在通往 闽南传统建筑展览馆的露天广场上,一进去便会被吸引住。道路与小径两侧,或蹲或立或卧着上百子石狮子,如同排排坐一般,欢迎前来观赏的游客。

即使在漫长的时间里,经过大自然的日晒雨淋,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依稀还能通过一些小表情,感受到他们的“情绪”,或严肃、或怒目、或逗趣、或平和,各有各的故事与“阅历”。

02

泉州地区 现存最早石狮

闽南传统建筑展览馆走,里面还一个专门的场所安放石狮子,主要有门狮、风狮爷、望柱狮等类型。

门狮一般放置于寺庙、宗祠门口两侧,呈对称摆放,左边为“狮子滚绣球”,右侧为“太狮少狮”,多采用蹲立式,扭头捏腰,顾盼多姿,有很强的动态感,和北方庄严肃穆的石狮有所不同。

闽南“风师爷”有蹲踞式和直立两大类,一般蹲踞式为较早期,后期基本以直立为主。圆眼凸出、鼾头宽阔、大嘴龇咧,寄托了民众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望柱狮,是装饰在建筑物望柱头上的石雕狮子。馆内的望柱狮神情活跃,有的幼狮攀附在雌狮上,有的蜷伏在母狮的脚下,神态活泼可掬。

值得一提是中间的这只“大狮子”,它的来历可不小。 它原置于南安三都(今属丰州镇)万衣岭下五代闽王王审知之女、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夫人王氏墓(俗称"皇姑墓 ")前,为泉州地区现存最早的石狮。 虽经岁月磨砺、风雨剥蚀,却依旧凝重雄伟,气度不凡。

石头本是冰冷的,可用石头雕刻的狮子却无处不透出礼俗的含义、世俗的趣味与人间的温情,传达着普通人对生活的真情实感。

找个机会去看看这些千姿百态、意趣无穷的石狮子吧!

开放时间:

9:00-17:00,16 :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具体地点:

泉州市博物馆后侧 闽南传统建筑展览馆

👉防疫须知:

入内参观请主动配合执行疫情防控要求,配合测量体温,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

*部分资料来源:《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馆藏石雕狮子艺术赏析 》黄必应

福狮满山川

泉州“福狮”文化历史悠久,又根植现实生活,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殿宇、祠堂、寺庙、府第、陵园,小至民居、檐角、石栏杆、桥墩,都有石狮子躬身守候的身影,可谓“狮”迹满山川 。

据不完全统计,在泉州带“狮”的地名便有900多个,涉及陆地水系、陆地地形、行政区域、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等。为此,我们将不断发掘泉州与“狮”的林林总总,与大家一起探寻泉州“福狮”文化的独特魅力。

编辑 | 小张

摄影 | 小杨 小赖

审核 | 柠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