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年轻人上香成为热潮,“佛系青年”不是真躺平

原标题:年轻人上香成为热潮,“佛系青年”不是真躺平

最近,年轻人群体中开始流行起“上香”风潮:原本是老年游客居多的幽静禅院,如今却蜂拥了一群“佛系青年”来许愿烧香;社交平台上也能看到许多种草寺庙旅游的笔记,网友们热烈讨论着此地求好运灵不灵等话题;而有关年轻人寺庙游的票务数据则更加具体:2月以来寺庙相关的景区门票订单量增长了超过4倍,其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

对于这阵“上香热潮”,有媒体锐评道:“年轻人不该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奋斗才是青春的底色”,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年轻人选择去寺庙中寻求精神解压,是否就一定代表他们是放弃努力的躺平者?笔者觉得不然。

其实,年轻人去寺庙上香未必全是冲着宗教迷信那一套去的,换句话说,年轻人未必真的相信佛祖保佑的说法,所谓去上香许愿,其实跟去网红景点打卡拍照是差不多的作用:无非是赶一阵流行热点,凑一个新鲜热闹罢了。真正上完香就等着神明显灵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大多数还是抱着一种游玩的心态去逛逛寺庙做做习俗,这些对年轻人的精神并无害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眼下正值大好春光的时节,年轻人离开城市的喧闹去静谧的佛寺里看看风景,运动运动,反而能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

话说回来,即便不认同年轻人去寺庙上香的行为,也没必要给他们扣上“不上进”的大帽子。与其想当然地嘲讽批判年轻人躺平不努力,不如去深挖一下背后的原因:当代社会年轻人的精神压力太大,集体性的焦虑总归要有调和释放的载体,这个载体即使不是寺庙,也会是别的象征。

早在去实体寺庙上香之前,网络上的年轻人就已经开始流行起了“赛博功德”“电子上香”,这并非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迷信,而是一种消解精神内耗的情绪缓冲。

在2022年,一款名为“木鱼”的App就一度登上国内App Store免费总榜第二名,成为最受用户欢迎的音乐App。到现在, “赛博功德系统”的发展,已经是从电子木鱼到虚拟烧香,从转念珠App到大悲咒循环播放器一应俱全。

敲击电子木鱼的佛系青年们,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懂经文,也不信佛教,只是需要在生活的强压下寻找一些情绪缓冲——面对繁重的学业、激烈的竞争、无止境的加班、催婚催孕,人们急于在精神和文化世界里寻找可用的符号充当释放压力的安全气囊。

如今的社会开始注重情绪价值,大家都知道去讨论精神内耗,去研究怎么让心态稳定,但是,想要建立精神上稳定的良性循环系统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上香、敲木鱼等佛学符号,作为一种强力的外部暗示,可以暂时性地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慰藉,这种慰藉是无关宗教迷信的,是脱离本身宗教意味的一种抽象。

年轻人无论是去寺庙旅游,还是在网络上积攒赛博功德,其作用都类似于“喝枸杞茶熬夜”,将沉重繁琐的生活加诸的负面情绪,放入这类带有调侃意味的仪式中去化解消弭。年轻人这种松弛的佛系心态,并不是真正的放弃或躺平,更像是主动去寻求一个精神耗能的平衡。

当然,寻求精神压力的放松并不只有“赛博功德”一条道路,网络时代年轻人们的选择可太多了,除了自嘲式地敲响电子木鱼,做释放精神压力的减法,还可以去看一部好电影,刷一本好书,做做增加精神能量的加法。不妨试试办个中国移动爱家畅享会员,从热播剧集到院线大片,什么类型都大胆挑战尝试一番,如果看腻了热门影视,甚至还可以切换到养生频道,看看广场舞,提前体验一下养老生活。无论做什么,记住最重要的还是要享受情绪的放松,毕竟张弛有度的情绪才是健康的好情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