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最详细的介绍来啦!栾川伊河、小河、明白河、淯河!

栾川县境有伊河、小河、明白河、淯河四条河流。小河和明白河为伊河支流,属黄河水系。 河西南流向注入汉水,属长江水系。

伊河

伊河古名鸾水,源于陶湾镇三合村闷顿岭。《山海经》载:“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淮南子》载:“伊水出上魏山”。蔓渠山或上魏山,均为闷顿岭之古名。《地理志》日:“出熊耳山”。50年代后,地质工作者多次考察勘探,闷顿岭的山体结构及地质特点,均属伏牛山系,故所谓“出熊耳山”之说有误。伊河沿伏牛山北麓与熊耳山南麓之间,西东流向。由源头至潭头镇汤营村出境入嵩县,经伊川、龙门、偃师至巩县汇洛河入黄河,全长268公里,总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境内自陶湾镇三合村闷顿岭发源地,经陶湾镇、石庙镇、栾川乡、城关镇、庙子镇、大清沟,至潭头镇汤营村伊河出境处,计113公里,流域面积1053多平方公里,河床宽度百米左右,水面宽10~20米不等,年均径流量3.68亿立方米。

伊河支流长于10公里以上者有:

陶湾南沟河。源于陶湾镇唐家庄村的確沟垴,南北流向,长10余公里,至陶湾张盘入伊河。

陶湾北沟河。源于陶湾镇焦树凹村黄柏岭,北南流向,长10余公里,亦至陶湾张盘入伊河。

七虎沟(七姑沟)河。源于石庙镇观星村界岭,南北流向,长10余公里,于石庙村入伊河。

石宝河。源于石庙镇石宝村扎子沟,北南流向, 长10余公里,于石庙村入伊河。

大南沟河。源于城关镇大南沟尖山(葌山)。南北流向,长10余公里,于城关入伊河。

栾川北沟河。源于赤土店马圈村䃥沟垴,北南流向,长25公里,汇九鼎沟河及竹园沟河等,总流域面积139平方公里,至城关入伊河。

洪洛河。源于庙子镇洪洛河沟鸡角尖,南北流向,长24公里,流域面积160余平方公里,于庙子乡黄石砭村两河口入伊河。

通伊河。古名伊尹河。源于庙子镇龙潭村暮糊山下之龙潭河,南北流向,至卢氏管汇汉秋河、老张河,长20公里,至龙王䃥村入伊河。

小河

古名庸庸水,源于白土镇铁岭村庙子沟,自西向东流经白土镇、狮子庙镇、秋扒乡, 至谭头镇断滩村汇入伊河,长44公里, 流域面积616平方公里,河床宽度50米左右,年均径流量1.38亿立方米。其支流长于10公里以上的有:

白土河。源于三不管圪垯北麓的草庙河和南麓的康山河等汇流而成,长20余公里,西东流向,于狮子庙镇罗村入小河。

羊道河。源于狮子庙镇羊道村东庵,北南流向,长10余公里,于狮子庙村入小河。

龙王䃥沟河。源于狮子庙镇龙王䃥沟垴,北南流向,长10余公里,至秋扒乡雁坎村入小河。

明白河

源于嵩县车村明白川的暮糊山(牧虎山),由合峪镇钓鱼台村南2公里处入境,至庙湾村北2公里处出境入嵩县,至前河汇入伊河。南北流向,长55公里,县境内长32.5公里,境内流域面积236平方公里,河床宽度40米左右。年均径流量0.94亿立方米。

淯河

《山海经》载:“攻离之山,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经注》载:“源于卢氏县东南支离山。”攻离山亦名支离山,为骆驼山之古名。骆驼山下之南泥湖,为淯河发源地。淯河又名犟河,亦名粉红江。先由东向西流,至三川向南折,经叫河镇新政村出境入卢氏县,再东南注入汉水,属长江流域,境内全长55.6公里,境内流域面积280平方公里,河床宽度20米左右,年均径流量0.83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栾川县志、栾川档案信息公众号

活动策划丨宣传制作

全媒体推广 丨投稿爆料

更加全面了解栾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