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千载悠悠“侯官市”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遇见闽侯”

写在前面的话

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一条河流,也是福州的母亲河。它在南平汇聚三江之水,经过狭窄艰险的水口地段后,流过平坦的闽侯白沙、甘蔗一带,浩浩荡荡地向福州进发。此时,南台岛兀自挡住了它的去路。于是它毅然地一分为二,分为北闽江与南闽江。北闽江经过洪山桥到万寿桥,在北岭前造就了冲击平原和古都福州;然后经鼓岭山脚下,至马尾与南闽江汇聚。古人曾为之取名白龙江,也就是今人说的闽江。而南闽江则折向东南,从上街与洪塘之间东去,一路浩歌,穿过峡江,绕过南台岛,在马尾与北闽江汇流。它又被称为乌龙江。

近代以来,福州往西的交通主要依靠闽江北岸的公路(后来还有铁路),往东乘船到海上走的是北闽江,故南闽江——乌龙江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我经过峡江地段的乌龙江大桥时,也认为只有这一小段叫乌龙江。

从现在的福州行政区划来看,乌龙江西当从闽侯县上街镇的侯官村算起。其南岸基本上属于闽侯县管辖,上街、南通、尚干、青口等名镇。旗山、五虎山(方山)等作为绿色的屏障在南岸展开,或如旗帜招展,或如五虎腾空而去,故福州历来有“一旗(旗山)二鼓(鼓山)三高(高盖山)四虎(五虎山)”之说。第一溪、十八重溪及永泰过来的大樟溪等大小溪流,源源不断地注入乌龙江。乌龙江北岸则基本属于福州市仓山区管辖,有建新、盖山、螺洲、城门等名镇。妙峰山、高盖山等层峦叠嶂、奇峰俊秀。南台岛上的无数小溪流为乌龙江注入新鲜的血液,以前一些溪流还贯通南北闽江。现已发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我们的先祖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数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我们应当继承这份宝贵的遗产。

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

是1400年前唐代古县城所在地

唐代在此设县达169年之久

堪称乌龙江西第一景

▲(位于上街镇闽江之畔的侯官村•陈木易/摄)

福州人对“侯官”二字可能不太陌生,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具体遗址。福州古称“冶城”“冶县”,县治遗址在今屏山山麓。到了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冶县”改称“侯官县”,才有了“侯官”这个正式的地名。其时“侯官县”管的地盘大致有如今福建全省这么大。

为什么叫“侯官县”呢?

因为此前汉朝设有“侯官都尉”这个官,福州也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由“官名”改为“地名”,历史上屡见不鲜。

从东汉起,历西晋、东晋、南北朝,到隋朝,福建的地方行政设置不断变更,“侯官县”的名称时隐时现,管辖的范围更是变化多端,大概比现在福州市管辖的地盘还大。唐武德初年,在福建正式设州,有了福州的名称;但名称及州治仍有些变化。一直到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设立福州都督府,从此福州作为福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因行政设置的确定而从此固定不变。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今闽县地复设侯官县,侯官县城迁至侯官乡(今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闽县和侯官县均由福州管辖。

这样看来

如今闽侯县的侯官村

还是1400年前的

唐代古县城所在地呢!

▲(侯官村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林双伟/摄)

现在的福州人可能觉得十分奇怪,一千多年前的福州城内尚且人烟不太多,为什么县城还要设在西部那么偏僻的地方呢?这是对历史的误解。当年的侯官热闹非凡,是福州西部的水路交通和集市贸易中心。众所周知,福州古代以水路交通为主。处在闽江南岸的侯官,与北岸的荆溪遥遥相对,前方就是南台岛的西北端,南北闽江(即乌龙江和白龙江)在此分流。还要看到,很长时间以来,现闽清县、古田县、屏南县都在侯官县管辖之内。县城设在西部的侯官,管理也相对方便些。

▲(繁华一时的古渡口被改造成七闸九孔的“侯官水闸”,成为连接闽江,为大学城泄洪排涝,庇佑一方平安的重要设施•林若野/摄)

从福州市区出发,过洪山桥和洪塘大桥,到国宾大道后转侯官路沿江前行,就到了侯官村。村口溪流注入闽江(乌龙江)的入口处建有大坝。登上堤坝远望,江面上白帆点点、水鸟翩翩,一派水乡气象。古代,有县城才有城隍庙,成为在此建侯官县的铁证。城隍庙前竖立一块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的“重修城隍庙碑”,上面写道:“吾乡之祀城隍也,自唐武德中置县而始,阙后县有治。贞元初,邑改,庙仅存焉。”城隍庙旁,临江有镇国宝塔和龙台石塔东西对峙,记载着侯官往日的辉煌。现在城隍庙已翻修一新,一些石柱的础石仍是唐宋遗物。重修的城隍庙,由著名书法家王世襄先生题额,说明乡人对此事的重视。

▲(与侯官县治同期建筑的城隍庙古迹•王立强/摄)

侯官虽然因水而兴

却也因水而毁

正因为它处在南、北闽江分流之处,所以洪水到来时却也容易遭到灭顶之灾。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古侯官县城又一次被洪水淹没。无奈之中,贞元八年(公元792年),侯官县城奉旨迁入福州城内的官贤坊(今鼓楼区道山路)。前后算来,唐代在此设县达169年之久。这对侯官附近的旗山、五虎山及南屿、南通乃至整个乌龙江南岸的开发,都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侯官县城迁走后,这里不再是县域政治、文化中心,但依然是交通和集贸中心,商旅来往不绝,被称为“侯官市”。明代著名诗人曹学佺游侯官市时写道:“解缆已更市,榜歌犹未残。”“日泻帆光淡,江澄塔影寒。”侯官市地名保留至今,并分为上市、中市、下市三处,可见影响之久远。现在城隍庙旁,乌龙江边,依稀可见古代街市模样。最为难得的是,侯官市附近鲤鱼洲旁还保留两座完好的古民居。

▲(时至今日,侯官码头依然在发挥它的作用•林双伟/摄)

其实,早在唐代以前,这里就是闽越土著和中原移民共同开发之宝地。侯官城隍庙旁,现有座汉代将军庙,称“汉镇闽将军庙祖殿”,说明此地历史的古远。将军庙里供奉着三位将军:铁将军(红面)、硋将军(金面)、石将军(白面)

▲(建于1997年的旧汉镇闽将军庙•林若野/摄)

有人说,他们是闽越王无诸的部将。当地百姓却流传说,此三人系汉武帝派中原兵将征服闽越国时留下驻防的将军。每年节庆期间,百姓都要抬着三位将军塑像在村里村外巡游。因为当地林姓、吴姓、王姓等许多姓氏都有,组织者不同,三位将军塑像安排不过来,有时不免发生争夺。后来经各自然村长者商定,由上市奉迎铁将军,中市奉迎硋将军,下市奉迎石将军,巡游地点基本覆盖全村,万民同乐。将军庙上面许多对联,尤其引人瞩目:“北望旗山水,东连宝塔山。旗江千人拜,华棣万盏灯”。原来,这里处在华棣山麓,而华棣山是旗山的一个支脉。而宝塔山,则是指此地设县治的第二年(唐武德七年,即公元624年),侯官古县城前建的一座护镇石塔,后改成“镇国宝塔”,几经兴衰,现仍保存。

▲(矗立在闽江边古码头附近的镇国宝塔•林双伟/摄)

站在城隍庙和将军庙旁的怡心亭,南望旗山青峰罗列,北见闽江碧水东流,感叹这千年古县的确可以称为乌龙江西第一景。那“怡心亭”上的对联,颇有诗意:“旗山不墨千秋画,江水无弦万古琴。”

来侯官村走走吧

您一定会赏心悦目的!

作者名片

王凌

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原副巡视员、研究员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林丹(小) 张翔

校对:李雯珺 洪婷婷

审核:吴昕 潘杰

监制:谢永杰 倪心昕

点击下方名片

即可进入“遇见闽侯”微信公众号

进入主页后

记得关注”并“星标我们哦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东南汽车城这样做……

他们为什么争着给家乡当“代言人”?

措手不及的大降温↓↓↓始于唐朝的温泉,你要不要来泡?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