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敦煌汉长城 守望着两千多年的岁月

出玉门关往西五公里,沿着疏勒河故道,途中能看到是一些残墙,感受到的是被岁月风吹雨打,想不到的是这风吹雨打的岁月已经2000多年,伴随着夕阳西下一些断断续续的长城遗址中继续前行,在这个戈壁之上满眼的黄昏外,它(汉长城)也曾无数次见过同样的夕阳。

汉长城比你去过看到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明长城,要早1600多年,玉门关这段为我国汉代长城保存最完整的一段,现在有护栏保护,你也能轻易的看见,芦苇 红柳 沙砾等层层筑成的刨面,汉代长城的结构并无砖石,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敦煌生长着大片红柳、芦苇、罗布麻、胡杨树等植物,就用这些植物的枝条为地基,上铺土、砂砾石再夹芦苇层层夯筑而成。

站在一块十分低矮的城墙边上,眼前的长城保持着清晰的原始原貌,两千年前,开阔新的领土后就地取材修筑的长城,它肩负起了抵御当时汉朝最强大敌人的使命,它听过大汉将士们吹起的出征号角,见证过西汉与西域交融的歌舞,也年过无数难以入眠的思乡惆怅。

在之前,你如果你在甘肃各地博物馆参观,不时能看到一种比较奇特的展品。它们呈圆柱状,外面是芦苇杆,然后用绳索,捆绑扎实,有的比较长,有两三米,有的比较短,不到一米。看图片说明,这种器物,名为苣,用于作为敌情来时警报之用,报警的方式主要是“举燔苣,燃积薪”,当时白天用烟传递军情,晚上用火苣传递信息。这种报警办法可日传千里。从敦煌到长安四千多里,约两三天就可以到达,这在古代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在之后,一会你还要去12公里以外的河仓城,这里是当时汉朝边关军队的粮草仓库,从地图上看三地(玉门关 长城 )正好构成一个防御的三角形,疏勒河从它们北边流过,汉长城从它修建开始就注定是军事防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西汉王朝构建整个北方防御工程的历史缩影,西汉取得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权后,强化了对重要河流、绿洲、隘口的防务,在这些地区驻守兵卒,修建城堡,设立军事基地,这些城堡和军事基地又与横贯边塞的长城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缜密的防御体系。

去过阳关 玉门关说过太多有关的古诗词和现代关于这里的歌曲后,我看到一段这样的话“我从未见过长安,但来往的驼铃告诉我那定是一片繁荣景象;我从未被春风吹过,但途经的人们思念着的翠绿杨柳一定很美;我长在这里已两千年了,身躯早已化作大漠的一部分,孤独是我的血液,日月轮转,它们可鉴证,我保卫着家国,保卫着我的民族,无憾!”

以此结尾,为了离开的的再次相遇,生活本是个圈从某年的敦煌开始,到某年的敦煌结束或开始。

远处的驼铃声随着玉门关外的风声.....风吹来 吹落天边昏黄的太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