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魏广悦《海南走笔(8)水南村与崖州古城》

【1】三亚,如今已经是享誉国内外的旅游城市,拥有壮美的海滩、热带雨林、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气候,每年都会吸引大批的游客和投资者蜂拥而至。

而崖州(崖城、崖县),则是三亚市下辖的一个区。

不过,许多网友可能不知道,崖州的历史可远比三亚悠久,资格也比三亚老得多。直到1984年,三亚还是崖县的一个乡镇呢。就在这一年,撤销崖县设立了三亚市(县级),1987年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

【2】早在2200多年前,秦始皇在岭南地区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大郡,崖州这地方就是象郡的“外徼”。(徼jiǎo,边界。)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地处岭南的南越国丞相吕嘉叛乱。汉武帝大怒,下诏出兵征讨南越。

第二年,向来骁勇善战的路博德挥师南下,经过一番激战,很快就平定了叛乱,随后在南越地区设九郡,其中珠崖、儋耳两郡就在海南,开始了中央政权对海南的直接统治。

于是乎,中国版图上最南端的封建政区临振县(隶属于珠崖郡)应运而生,开启了三亚地区历史政区的建置源头。

路博德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伏波将军”,是最先为封建王朝开辟海南疆土的高级将领。所谓“伏波将军”,顾名思义,意为降伏波涛的将军。

儋州市政务网《前后两伏波,功德留儋州》称,路博德将军是中央政权第一个派往海南的官员,也是把海南纳入中央政府的开拓者,其功德是不可估量的。

天涯海角景区内有路博德的雕像,纪念这位伏波将军。

南北朝时期,俚族领袖、爱国女英雄冼夫人上书朝廷,提出在海南岛设置崖州获得批准。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崖州为珠崖郡,后又析西南地区置临振郡。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临振郡为振州。

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将唐朝的振州改为崖州。之后,又改崖州为珠崖军、吉阳军。到了明朝,再次恢复崖州的称呼。

不过,名称虽然一变再变——振州、崖州、珠崖军、吉阳军,但是从汉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到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州县郡的治所(政府所在地)却一直在今日的崖城镇,此地故有“两千年建置史,八朝州郡治所”之称。

1954年,崖县的政府机关才从崖城搬迁到三亚村附近。

尽管崖州是“八朝州郡治所”,古代毕竟是落后、荒凉之地。“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正是出自唐代“万古良相”李德裕的《登崖州城作》。你看,从京城到海南,连鸟飞都需要半年时间,该有多么遥远啊!

唐朝另一位被贬到海南的宰相杨炎则写道:“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崖州知何处?生度鬼门关。”

如今的崖州,早已旧貌换新颜。且看崖州的一个小区“南滨花园”,真的如花园一般。

我的朋友董春利就住在这里,2016年我第一次来海南时,在此住了多日。

【3】“先有水南村,后有崖州城”。水南村因地处宁远河下游之南而得名,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村庄。

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伏波将军路博德在海南岛设珠崖、儋耳二郡,临振县作为珠崖郡所辖五县之一,县衙就设在“龙盘鳌居”的水南村。

从这时候到北宋的千余年间,海南岛南部的开发主要局限于水南村一带。作为琼南历史上第一个州县治所,水南村曾经长期扮演着重要角色。

冼夫人征抚海南,奏请在海南设立崖州后,临振县纳入崖州管辖。由此,将自汉代之后脱离了中央近600年之久的海南岛,重新收归国家管理,

年少时就世袭当上部落大首领的冼夫人,一生审时度势,采取民族和睦及民族融合政策,归附梁、陈、隋三代,先后被七朝君王敕封,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被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隋朝大业六年(610年),临振县改置临振郡,郡治仍在水南村。自隋至唐,冼夫人及其后代一直依托皇朝赐封的水南村郡治地,对海南南部地区进行管理和开拓。

此后,唐代振州州衙、宁远县署、北宋政和年间的吉阳军署等,均设在水南村。

历史、村落因人物而精彩。许多名人都与水南村有联系。

唐朝、宋朝、元朝时期,遭到朝廷贬谪而流放到三亚的贤相名臣有20多名,大都居住在水南村。

最先来到水南村的初唐宰相韩瑗(yuàn),为人刚直不阿、敢于直谏,先是反对唐高宗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后来又为贬任潭州都督的褚遂良讼冤,惹怒了武则天和唐高宗,被贬为振州刺史,而且终身不许回京。

司马光评价说:“自褚遂良、韩瑗之死,中外以言为讳,无敢逆意直谏,几二十年。”

随后来到水南村的唐朝宰相李德裕,被诗人李商隐誉之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将其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李德裕因位高权重而遭忌,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后来在崖州病逝。

同样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从京城开封府来到水南村的北宋宰相丁谓,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治国贤才,也有人说他是奸佞小人。

老夫在此不加评论,只说丁谓的两件“趣事”。

其一,寇准与丁谓原本是志同道合的好友,寇准曾经多次向原宰相李沆(hàng)举荐丁谓。但李沆看不惯丁谓的为人,不予理睬。

寇准出任宰相后,作为下属的丁谓对他毕恭毕敬。有一次共进午餐时,寇准因胡子太长沾上了菜汤,丁谓急忙起身用袖子给他擦拭胡须。寇准笑着说:“你是国家的大臣,是替长官擦胡须的吗?”众人哈哈大笑。这就是“溜须”的由来。

丁谓恼羞成怒,从此怀恨在心,千方百计诬告、陷害寇准。

其二,丁谓被贬为崖州司户,渡海时与客人聊天:“请问天下的州郡哪个最大呢?”

客人说:“只有京师最大了。”

丁谓说:“朝廷宰相现在是崖州司户,则只有崖州是最大的州郡。”

船上的客人听了大笑。

由于被贬而屈居水南村的高官,还有北宋初期的宰相卢多逊,举荐岳飞为抗金统帅、反对投降而与秦桧抗争的南宋宰相赵鼎,冒死向宋高宗上书要求高宗斩杀秦桧的爱国名臣胡铨等。

写到这儿,老夫只是想,丁谓“机敏有智谋”,颇有才气,一生著述甚富,多达数百卷,且有效治理边疆、计退契丹等,但是他又有善于揣摩人心、阿谀奉承、“奸邪险伪”的一面,伪造天书、假造祥瑞,赢得皇帝好感,还陷害忠臣寇准。 在水南村三年,他有何感触,做了些什么呢?

还有卢多逊,被称为“权谋之士也”,在朝中与赵普争权夺利,“多逊相则赵普出,赵普入则多逊贬”。来到水南村,他还耍权谋吗?

据史料记载,卢多逊在水南村三年间,与百姓密切相处,感情深厚。他在村里推广儒学教化,传播中原文化,还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水南村》。

珠崖风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门。

鹦鹉巢时椰结子,鹧鸪啼处竹生孙。

鱼盐家给无墟市,禾黍年登有酒樽。

远客杖蔾来往熟,却疑身世在桃源。

看来,环境变了,人也会变。

与水南村有关的,还有两位人物值得一提。

一位是一生中六次东渡(前五次均失败),到日本传播佛教的鉴真大和尚。

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鉴真一行第五次东渡时,大船遭到强大北风吹袭,连续漂流16天到了振州。时任振州别驾(辅助州郡长官的官员)冯崇债得知后,将他们迎至水南村的太守衙。

鉴真在此休整一年,主持修建了大云寺,设坛传经布道,水南村因之成为海南历史上早期佛教文化鼎盛之地。

我和董春利在《海南走笔(3)鉴真大师六次东渡的启示》中,比较详细地讲述了这件事。等写到《慕名下扬州》,我还会继续介绍鉴真大师的事迹。

另一位是宋末元初的中国古代杰出女纺织技术革新家黄道婆。有资料称,黄道婆做童养媳时不忍公婆的折磨,自松江府(今上海一带)乌泥泾流落到崖州,寓居水南村三四十年。

黄道婆与当地的黎族姐妹友好相处,学会了织布。她聪明勤奋,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渐成为一名出色的纺织能手。据说“黄道婆”这名字就是水南村人给她起的。

元朝元贞年间,黄道婆回到乌泥泾后,将织造技术传授给家乡人民,还改革出了一套捍、弹、纺、织的工具,大大推动了当地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使这一带很快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

黄道婆了不起的贡献不仅泽被故里,造福一方,促进了中国棉纺业的繁荣,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她被誉为“棉纺始祖”“布业始祖”,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古代世界级科学家”。

我在《上海拾旧(2)黄道婆:小人物的风采》中,介绍过这位奇女子的经历。

水南村现有卢多逊纪念馆、冯氏宗祠、盛德堂等打卡点,其中盛德堂最为知名。

盛德堂原为唐代宰相裴度后裔落籍水南村后建造的院宅。赵鼎遭秦桧迫害流放崖州后,时任昌化军知军的裴闻义不畏强权,把宅子让给赵鼎居住。赵鼎去世后,胡铨也被贬至水南村。裴闻义为救忠贤,再次义无反顾地让胡铨住进自己家。

胡铨离开水南村时,感念裴家人的侠肝义胆,在宅院正堂题匾“盛德堂”,并书写铭文和门联,让盛德堂名满天下。

【4】水南村作为古代海南岛南部州县郡的治所,辉煌了1000多年,直到南宋时期才让位于崖州古城。

根据史料记载,崖州古城在宋代以前是土城,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开始用城砖包砌城墙,绍定六年(1233年)再增扩城墙,开东、西、南三个城门;又经元、明、清三代扩建,成为海南岛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一座坚固城池。

民国九年至十年(1920年~1921年),崖州古城的东门“阳春门”、西门“镇海门”被拆除。其后,城墙逐渐被毁,但南门“文明门”留存了下来。

2009年8月,崖城古城保护修复计划进入实质性阶段;2016年,古城南门“文明门”恢复施工。

如今,修复后的文明门雄伟壮观,两边还有十多米的城墙残存。

走进古城文明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上书“少司徒”的石牌坊。这上面的“少司徒”,指的是明代少司徒钟芳。

出生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的钟芳,是从崖州走出去的一代名臣,被誉为“上继文庄(丘濬),下启忠介(海瑞)”之人。他学问精深,时人称他“为学博极而精,虽律历医卜之书,靡不贯通”。

钟芳官至南京太常寺卿、户部侍郎,成为崖州走出去的官职最大的乡贤。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对贪赃枉法、行贿受贿等行为尤为痛恨,一旦发现,便立即严加惩处。

教子有方的钟芳,书香传家,长子钟允谦是嘉靖年间进士。父子两进士,崖州独一无二,传为佳话。

过了少司徒牌坊,就是庙学合一、赫赫有名的崖州学宫。这是中国最南端祭祀孔子的庙宇,堪称“天涯第一圣殿”。

中国古代各地都建有文庙(或称孔庙),承担着祭祀先贤的作用;而地方上设立的官学担当学校的作用,传承儒学经典。从宋代开始,官方逐渐把文庙和官学建在一起,学宫这一词逐渐流行开来。

崖州学宫曾经为崖州培养过大量人才。明代崖州人钟芳父子侄三人同为明代进士、举人等,世称“岭南巨儒”,就得益于崖城学宫。

大墙上的“德侔(móu,等同)天地”四个大字,乃儒学术语,用来形容孔子的德行与天地齐同,与日月同辉;内墙上题有“道冠古今”,形容孔子的主张无论古今都是最好的。

棂星门、崇圣祠、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名宦祠、乡贤祠等建筑,是各地文庙的特有建制,保存了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庙中轴仪轨秩序。所以,世界各地孔子庙内的建筑尽管规格有大有小,但是式样大同小异。

值得一提的是,崖州学宫内有冼夫人、黄道婆、鉴真和尚、钟芳的塑像,我在前面介绍过了,他们都是对海南有着突出贡献的人物。

【5】顺便说一说,古时候的崖州范围较大,天涯海角、大小洞天都在其辖区之内。

天涯湾一块海滨巨石上的“天涯”二字,是清朝雍正年间腹有才学的崖州知州程哲镌刻。

民国抗战时期,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又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刻了“海角”二字。

紧挨着“天涯石”的一块巨石上镌刻着“海判南天”四个大字,是康熙皇帝派钦差大臣来崖州主持测绘时留下的。

有学者称,清朝宣统年间,国运衰颓,饱受帝国欺凌,时任崖州知州的范云梯忧心忡忡,在巨石之上刻下“南天一柱”,祈求山河永固、国泰民安。

这位范云梯不仅是大才子,还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官。他在海南做官期间,受到百姓的拥戴,曾经获赠“万民伞”与“万民衣”。

除了留下“南天一柱”四个大字,范云梯任崖州知州时,曾经在州城衙门张贴了自己撰写的一副春联:

在一日位,尽一日心,自我无私严执法,敢视机关为传舍;

让几分情,说几分理,大家有事好商量,莫因涉讼到公门。

范云梯还有一副对联:

教育一末能,愧对士民称父母;

酷贪两不敢,可将心事质神明。

重游天涯海角,感觉这里修建得越来越美了。

大小洞天景区有鉴真的雕像,据传鉴真大师第五次东渡时就是在大小洞天一带登岸后,去水南村住了一年多。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由衷感谢摄影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