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6年前寻梦南极如今探奇北极 这对夫妻再次携手踏足世界尽头

中国宁波网记者 徐丽文 实习生 吴思瑶

去世界尽头的南北两极,可以说是许多旅游爱好者的终极梦想。而就在今年9月6日—9月26日,旅游达人潘明靖、李莉夫妇又完成了一次里程碑式的极地旅行——探秘北极。这与6年前的南极之旅相比,更有挑战性。

当他们站在那艘航行在冰面上的邮轮甲板时,才发现原来北极没有想象的那么冷,冰天一色的纯净极致美感,北极熊、驯鹿等有趣生灵可爱又顽强,还有同样一群来自全世界的热爱旅游的伙伴们……

“三个太阳”、北极熊、驯鹿

特有的极地景色和生物令人兴奋

自从南极之旅回来后,69岁的潘明靖和68岁的李莉就一直对另一极念念不忘,但由于各种原因,行程一直被耽搁。直到今年9月,他和妻子两人整理好行囊,经历了约20个小时的飞行之后,登上了前往北极的邮轮。

这艘邮轮上一共有400多人,工作人员和乘客各半,其中中国乘客50人,占了四分之一,且80%都曾去过南极,都怀揣着一颗期待之心启航。

9月15日,邮轮抵达地理北极点,潘明靖和妻子两人一醒来就看到格外明亮的天空中挂着“三个太阳”,在层层叠叠的云雾中闪现出道道金色光芒。当潘明靖和妻子站在北纬90℃的点位上时,冰天一色的大背景配上鲜艳的五星红旗,他们感觉到了人类的渺小和世界的广阔。

“当时,所有乘客都很兴奋,马上拍照留念,我也拿出我背了一路的相机,对着天空不同角度拍摄。”潘明靖印象中,船员还给他们解释了,这是一种“幻日”现象,需要稳定的大气层、适量的云、大量的水汽、冰晶形成角度等条件,能看到的话实属难得。潘明靖回忆,20多天的邮轮之旅中,晴天只有少数的四五天,其他时间都是阴天或雪天,所以每当看到太阳出现,大家的心里都是暖洋洋的。

另外一件让夫妻俩印象深刻的事是看到了罕见的极地生物。那是在斯瓦尔巴群岛,乘客们乘坐冲锋艇环岛巡游,远远地能望见北极熊慢步行走,憨态可掬,但敏捷轻巧。

“当我在北极找到不轻易出现的北极熊,并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兴奋,恐惧,激动,让我难以言表。所有人都安静地看着,大概保持着500米的距离,不能靠前,就维持着远观的动作。”潘明靖说,除了寻找到北极熊的足迹外,体型庞大且昂头露出两根雪白象牙的海象;空中翱翔的海鸟等都在一路上陪伴着他们。这些在冰雪世界中生活的珍稀动物如同童话中的精灵般,穿梭在壮美的冰川之间。

南极风光更加丰富

而北极之旅更具有挑战性

去过南北两极,潘明靖、李莉夫妇的极地梦算是圆满了。想起2018年,夫妻俩刚开始还在犹豫,就怕极地之旅困难重重,没想到真的到达后,反而遇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同龄人。

与六年前的南极之旅相比,这次北极之旅有不少共同点,比如枯燥乏味的飞行时间,两人习惯用闭目养神来度过,这样飞机落地后能尽快开始活动;比如邮轮上的伙食一应俱全,住宿条件也比较舒适。再比如在登陆前,必须全部换上船方特别配发的防护服和防滑靴,登上冲锋艇前还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探险专家先行驾驶冲锋艇进行登陆考察,在岛上留下特定的探险队员持枪警戒,确定没有危险后才接应游人登陆。尤其是在北极,北极熊随时可能出现,它们一旦被激怒,后果非常严重。

不同的是,南极乘坐的是抗冰船,面临的是晕船和风浪的考验,而北极乘坐的是破冰船,一路上都能听到“噔噔噔”的破冰声,还能感受到船体的轻微晃动。北极带给潘明靖还有一个最直观的感觉: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冷。虽然是极地,但北极夏季气温并没有很冷,旅程期间的温度大概在-10℃至-5℃,体感温度还是南极比较寒冷。

从自然风光来说,作为资深摄影爱好者的潘明靖认为,南极风光更丰富一些,北极更单调一点,看到的画面几乎都是冰天雪地,北冰洋千姿百态的冰山与浮冰令人陶醉,海面上有许多海水形成的浮冰,纬度越高,海面上的浮冰就越多。但北极存在夏季融冰导致的复杂海况,虽然也有旅游服务,但商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前往的难度相应较大,路线也更具有挑战性。

夫妻俩已走遍七大洲

爱上旅游后有了更多期待

经过这两次极地旅行,潘明靖给出了几个建议:中老年朋友首先要有强健的身体,才能应对旅途中的种种情况。其次,选择跟团游比较保险,尤其是语言不通的环境下,更能保证安全。

“去过南极、北极,我人生无憾了,在那广袤的天地之间,会感到人类的渺小和生命的顽强。我喜欢旅游的原因正是体验对大自然的无限探索的过程。”潘明靖谈起旅游的感受,他的思绪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他便带着家人在春节期间出去旅游。当时,旅行还没有现在如此火热,跟当地的工作人员一起吃年夜饭,也显得温馨。退休后,有了充足的时间,刚好妻子李莉也是个在家闲不住的人,两人一拍即合,成了最合适的搭档,如今已深深地爱上了旅游。

近几年,他们在南非大草原感受生机勃勃的生命奇迹,在冰岛领略了冰与火的奇观,在阿尔卑斯山观赏过日出和日落......算一算,七大洲都有夫妻俩的足迹。但世界之大,还有许多未知的惊喜,他们还将继续探索世界的奥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