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刚|鸡鸣寺的钟声

鸡鸣寺的钟声

□ 王国刚

初冬的星期天,我和妻子前往南京参观游览,来一场沉浸式旅游,鸡鸣寺是我们寻访的重点。

转眼,明黄的照墙位于前方,如同城市中出现了梯田,风吹麦浪,层层叠叠,一片金黄。高山仰止,金鸡报晓。塔高顶尖,辉映金陵。

鸡鸣寺乃佛教胜地,位于玄武湖南岸鸡笼山阜。山体浑圆,形似鸡笼,因而得名。

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倚山造室,始创道场,东晋时曾被辟为廷尉署。南梁大通元年(527),梁武帝在此颁布《断酒肉文》,素食肇始。一苇渡江,达摩曾居。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朱元璋题“鸡鸣”寺名,一语双关,他在对臣子提出要求。

《诗经·齐风》有云:“鸡既鸣矣,朝既盈矣。”鸡都叫了,快快起床,妻子在催促着丈夫,早起上朝。

有为者,鸡鸣前,已经端坐于书案。前日耳闻目睹,感触至深。经过一夜深思,腹稿已具。一番筛选后,提笔疾书,一篇有利于民生发展的奏章即成。

封装印钤,穿袍冠正,准备出发。此时,夫人端着一碗银耳,来到身边:“相公,时候尚早,天已渐凉,先喝此羹,暖暖身子,再走不迟。”

张居正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

时间再往前推,那是北宋,江山青绿。朝堂不纳,怀揣国事,苏东坡三过金陵。曾有诗云,“龙蛰虽高卧,鸡鸣不废时”。

尽管龙蛰高高地卧在山林中,但是,鸡鸣的声音永远不会停息。苏东坡常在地方办公,洞察民情,虽京师高远,然仁宗、神宗、哲宗三代帝王之案桌,常现东坡之呈札。

更有王安石,闻说“鸡鸣”成千古典范。“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是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得益于年轻时在鄞县地方之一线工作经验,春借秋还,利率最低,青苗贷款深入人心。百姓得实惠,地方有收益,现代中国之普惠贷款服务理念。

敢想敢闯敢干敢于承担,正是这样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为神宗所喜。改革所缺,乃天命不足畏者。从此,受命宰相,王安石来到了“最高层”。

君臣一起,同为搭档,推动变法顺利向前。

经过努力,效果明显,国库渐丰,军队变强。在西北,面对强敌,王韶领兵,河湟大捷。宋朝取得了80多年来的首场胜利,振奋人心。

抬腿拾级,登临鸡鸣寺主场。

见此庙屋不大,炉火正旺,前来鸡鸣寺烧香拜佛者多。人们在求些什么?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即景抒情,久别重逢,妻子见到丈夫,喜出望外。人们引申,鸡鸣寺乃善护姻缘之地。借此,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当今世界,万物互联,但是,人与人相遇,一切还因缘分使然,当珍惜曾经的来之不易。

历史上,多少有为君子,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抛头颅、洒热血。与鸡鸣寺相关的,还有曾经主张中西方文明两相结合的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故事。

戊戌之年,康梁有为,于南海,“鸡鸣”不止。

光绪闻听,认为维新有方,可以改变清朝。然而,以慈禧为代表的保守势力顽固,对“康梁之鸣”视同邪教异说。风雨飘摇中,张之洞的得力助手杨锐被没有经过深入调查的朝廷所害。

闻听噩耗,心如刀剜,张之洞难卸心头重负。

光绪二十八年(1902),张之洞重归鸡鸣寺,徘徊在当年与杨锐竟夜酒谈处,大为震悼,遂捐资建楼,取杨锐所颂“忧来豁蒙蔽”句,曰“豁蒙楼”,以永久纪念。

我们站于鸡笼山上,眺望五色斑斓的玄武湖,不远处有一段修复后的明城墙,砖刻有痕,斑驳暗淡,静静地鸣说着历史沧桑。听人讲,鸡鸣寺古老的钟声每天黎明时分响起,那是怎样的动人心魄,那既是从历史深处传来的一声声叹息,更是一座现代化城市蓬勃的心跳……

虽千万人吾往矣。君子者,当为天下兴亡而鸣。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