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生怕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却又在看到别人勇于展现自我、活出自我的时候表示由衷的羡慕和敬佩!
这是我看完董宇辉对话杨丽萍老师之后的一个切身感悟。
3月25日,继续跟随董宇辉老师一起云游云南,在沉浸式感受了紧张、刺激又令人笑出眼泪的抚仙湖游船项目之后。
董宇辉老师给我们准备了另一个惊喜,那就是和杨丽萍老师的访谈。
坦诚来说,在此之前我对杨丽萍老师不是很了解,甚至偶尔在热搜上看到的话题是关于她的争议性比较强的讨论。
但是,看完这场访谈之后,我对她的细腻、敏锐、勇敢、清醒、淡然印象深刻。
细腻是因为她对美的感知能力,好像她一接近孔雀或者一走入大自然,就自动自动开启了吸收天地精华模式,不用费劲心力去搜寻。
敏锐是她对不同美的捕捉能力,比如孔雀的美和龙、蛇是不一样的,她能够观察分辨。
勇敢是她在感知、捕捉到这种美之后,有胆量、有能力将这种美以自己理解和想要的方式表达出来,呈现给观众。
清醒是她认为自己的这种能力其实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只不过后来很多人弄丢了。
她也不认为自己做这些事情是多么厉害的存在,觉得这就像太阳生来就是要燃烧自己,小树生来就是要吸取养分长得高大一样自然。
她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想做的事情,至于什么神呀、王呀之类的外界评价并不是她们的本意。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生发了开头的那个感悟:
我们总是生怕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所以不断地规训自己、磨平棱角,隐入人群。
却又在看到别人勇于展现自我、活出自我的时候表示由衷的羡慕和敬佩!
就像我们看到董宇辉和杨丽萍老师一样,他们迷人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听世界的意见但保留自己的观点。
他们可以伸展双臂、敞开心扉接受这个世界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物一人,走近她们,理解她们,表达她们。
在琳琅满目的世界里寻找共性,又在千篇一律的生活里活出个性。
这样的人,你说他们是“天选之子”吧,好像是对他们个人能力的不敬,你说他们是普通人吧,却又深知普通人真的做不到这些。
所以,到底该怎么形容他们呢?
淡然是从杨丽萍老师讲话和回答问题的时候感受出来的,她不紧不慢,沉着思考,冷静说出口。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淡然从容是一种自信,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信任。
她知道你在听她讲,也相信你对她说的话有兴趣且在认真听。
看完这场访谈,我还有一个感悟:有时候艺术作品我们可能看不懂,甚至觉得荒诞,但当这样近距离了解一个艺术家的时候,总觉得是我们误解、冤枉了她们。
就像有人觉得杨丽萍老师的孔雀舞或者生肖舞过于露骨、野蛮,那是因为我们是从一个人的角度去理解,如果是从一只孔雀、一条蛇的角度去看呢?
毕竟当舞者化身孔雀时,其肢体语言遵循的是羽族的生命韵律。
说到底,我们穷尽一生追问的"该怎么活",答案或许就藏在杨丽萍看孔雀的眼神里。
不是刻意摆出特立独行的姿态,也不是硬要活成别人眼中的标准答案,而是像种子破土那样自然地生长。
有人注定要在聚光灯下跳惊世骇俗的舞,有人更适合在阳台上默默种花,有人在菜市场砍价都能砍出节奏感。
那些真正活明白的人,不过是早早看懂了:世界从不需要多一个完美的复制品,缺的恰恰是某个独此一份的"怪味豆"。
你看苍山上的树,没有两片叶子按相同频率摇晃;抚仙湖的浪,永远在重复却从不重样。
我们羡慕的"天选之人",不过是比我们更早接受了这个设定:与其纠结格格不入的刺要不要拔掉,不如让这根刺长成自己的签名。
下一次当你又想藏起个性去迎合世界时,不妨想想——或许你眼中别人的"神仙剧本",正是他们咬牙做自己的凡人日记。
毕竟,太阳从不操心自己该不该发光,它只是存在着,就照亮了整个宇宙。
忽然觉得还是这样直播式的访谈更有意义,因为它能更真实地让我们了解被采访者自己想表达的思想,而不是被剪辑后编辑者想表达的或者迎合观众的东西。
或者我换种表达,我们还是喜欢新鲜蔬菜胜过预制菜。
感谢董宇辉和杨丽萍老师送给我们的精神大餐!
期待和董宇辉老师继续云游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