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儿子卸任政协委员,43个港口卖给美国,这一切是预谋吗?

前言

李嘉诚占股的公司一口气向美国出售43个港口,在国际上闹得是沸沸扬扬。

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早在两年前,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就卸任了政协委员,而且他还是主动辞职的!

李泽钜卸任政协委员,和如今李嘉诚卖港口,是否有关系?这背后有何阴谋?

卸任政协

2003年,39岁的李泽钜成功当选全国政协常委,开启了他长达20年的政协常委生涯,20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李泽钜也成为香港人当政协常委的“最长纪录保持者”。

李泽钜虽然是政协常委,但他可不是那种热衷于媒体曝光的人,只能看到他出席政协会议时发表的一些关键言论,其他的,基本就没什么新闻了,但就算如此,李泽钜的发言和态度,依然能为他赢得不少关注。

毕竟,能在政协常委这个位置上待这么久,无论是对于李泽钜本人,还是李家来说,都是一种深厚的政治资本。

然而,2023年,李泽钜宣布卸任政协常委,几乎没有任何预兆,让许多人感到意外,而对于这个决定,李泽钜表示因为任期已满,应当给新人一个机会。

李泽钜给出的理由,乍一听好像很正常,毕竟,政协常委有任期限制嘛,就在大家还在猜测他为什么离开政坛时,消息却悄悄流了出来:李家第三代接班人已经有了人选——正是李泽钜的女儿,还出现在了新西兰能源项目的管理层名单上。

有人开始怀疑,李泽钜是不是早早为自己的女儿铺好了接班之路,所以才悄悄退下了,毕竟,家族企业的接班问题,谁都知道那是个大事。

李泽钜的这波“悄无声息”的操作,彻底将阴谋论的火苗被点燃,从政协常委的位置上退下来,不管怎么看都像是为了给后人腾位置。

转移资产

李泽钜刚当上政协常委的时候,李家还是那个大力发展香港和大陆业务的商界巨头,大家都认为李家是那种“爱国爱港”的典范,李泽钜带着政协常委的身份,全球飞,四处发言,俨然一副为国家做贡献的样子。

可是,时过境迁,曾经那副“爱家爱人民”的李泽钜,也玩起了反转,李家把大量资产转移到了英国、加拿大等地,国内的生意也是在悄悄减少,这可真让人大跌眼镜,无话可说。

2008年金融危机那会儿,李家可说是抢占了大好机会,当时全球不少企业家都在抛售资产,但李泽钜的父亲李嘉诚可没有急着退出,反而开始在英国展开“疯狂收购”。

比如英国的电网、天然气管道、甚至电信基站这些重要基础设施,李家都以极低的价格买了很多,后来,媒体甚至调侃“李家买下了半个英国”,说的倒也不无道理。

整个英国40%的手机信号依赖李家的基站,而四分之一的英国家庭电力供应也都要依靠李家的电网,可以说,李家那时候成了英国经济的一部分。

不过,李泽钜接手李家之后,他的做法与父亲有了很大的不同,他没有像父亲那样继续投资这些基础设施,反而选择将这些资产出售了,比如把在英国的电信基站股份卖给了西班牙财团,将电网股份转手给了澳大利亚的公司。

此时,李泽钜的投资策略出现了转变,他将资金逐步投入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比如越南的充电桩项目、印尼的镍矿资源、新加坡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同时,他也果断地处置了大量重要资产。

最近,李泽钜又把家族在香港的一些港口卖给了美国财团,再次引发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看似,李泽钜从政协常委的职位上卸任,接着,李家迅速调整并转移了家族的资产,简单来说,就是他们正在进行全球化布局,将国内的资金逐步转换为更具灵活性的国际资产。

之后,李家做得越来越“眼花缭乱”,尤其是今年李嘉诚宣布要卖掉港口资产,可以说把李家的动向彻底暴露出来,大家似乎不再遮遮掩掩,直接开始处理掉国内的资产,把所有资金集中到自己的手里。

感觉这些事前后连成了一条线,从李泽钜的“淡出”到李家资产的出售,一切都仿佛在为未来的转型做铺垫。

港口出售

最近,李嘉诚所持股份的公司将43个港口出售给美国贝莱特集团的消息,震动了国际商界,这笔交易金额庞大,涵盖了亚洲、欧洲、美洲等23个国家的港口,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的两个重要港口——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港。

李嘉诚在1997年就获得了这两个港口的运营权,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出色的运营管理,这两个港口每年为李嘉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据报道,仅这两个港口每年就能为他贡献高达140亿元的收入。

新浪财经——美国对商船下狠手,李嘉诚悄悄卖港口 中国打造自己的“金砖航运圈”

此外,在2021年,李嘉诚成功续签了这两个港口的运营权合同,将有效期延长至2047年,换句话说,如果继续持有,他未来还将享有22年的运营期,并有望获取更多的利润。

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嘉诚却选择将港口出售,这背后的原因非常值得怀疑,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一直虎视眈眈,特朗普曾表示要收回巴拿马运河,并且在其执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在这种背景下,巴拿马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不配合美国的要求,可能会面临军事威胁等风险。

华夏时报——李家超就李嘉诚卖港口表态后,长和股价跳水,巴拿马港口交易再掀波澜

对于李嘉诚来说,他手中的港口运营权是由巴拿马政府授予的,然而,在美国的压力下,巴拿马政府随时有可能收回这一运营权。因此,所谓的“剩余22年运营期”在强大的地缘政治压力下,可能会变得毫无价值,为了规避未来可能带来的损失,李嘉诚决定提前出售这些港口资产。

此外,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也是李嘉诚出售港口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全球供应链的调整,制造业回流以及区域化贸易加强,受疫情后需求波动影响,港口吞吐量增速放缓,一些港口还面临着产能过剩的挑战,港口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前期投资规模庞大,且回报周期较长。

而李嘉诚旗下和记港口业务集中在欧洲、亚洲等成熟市场,增长空间受限,新兴市场港口竞争又十分激烈,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本,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嘉诚可能预判到港口行业将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利润率难以提升,因此选择出售港口资产,转向其他增长潜力更大的领域。

家族办公室成立

2024年7月8日,商界传来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消息,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正式宣布,李氏家族将在香港成立自己的家族办公室,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毕竟,李嘉诚家族在香港乃至全球商界的地位,实在是非同小可。

李氏家族将在香港成立自己的家族办公室,实际上意味着他们在财富管理和家族传承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家族办公室,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为富有家族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服务的专业团队,不仅负责管理家族庞大的资产,还包括投资管理、税务规划、慈善捐赠和信托等事务,同时确保财富能够代代相传。

就像是一个私人管家,专门为大佬们解决所有后顾之忧,确保家族的财富、文化、价值观得到延续。

毕竟,随着李嘉诚逐渐退居二线,李泽钜开始接手家族企业,如何确保企业在下一代的接班人手中继续蓬勃发展,成为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家族办公室恰好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帮助家族制定长期的传承规划,培养接班人,确保事业能够平稳过渡。

可李嘉诚的决定,彻底断送了他们李家的前程,加上李泽钜的卸任,以及李家在国内市场的一些“撤退”动作,不仅让大家开始怀疑他们的动机,还让人不禁想,李家是不是在逃避责任。

毕竟,他们作为一个庞大的家族企业,做出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到很多人的神经,如果李家不赶紧调整自己的策略,放下那种过于自我的心态,可能真的会得不偿失,恐怕最终的结果就是自食其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168人参与, 25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