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察丨一朵花有什么好看的?

4月3日,第三届五大道海棠花节正式开幕,津城又迎来了一大批赏花人潮。民园广场焕然一新,海棠花造型的舞台和装置艺术已准备就绪;大理道上游人如织,海棠花竞相绽放、沿街商户推出各色产品吸引消费者购物打卡;润兴里、先农大院的艺术展闹中取静,围绕海棠花设计的各色艺术品吸引着文艺青年沉浸式体验……

海棠花一开,属于五大道的热闹就开始了。很多人纳闷,鲜花到处都有,到底有什么好看的?天津的春天凭什么能“开出”数十亿元级的消费市场?

从一支冰激凌

破解“赏花经济”密码

4月3日,第三届五大道海棠花节正式开幕,大理道上游人如织,一家冰激凌店门口排起了长队。栩栩如生的海棠花、月季花、向日葵等花卉造型的冰激凌吸引了大量游客购买尝鲜。

“您好,这个海棠花的颜色和照片上怎么不太一样?”一位刚刚拿到冰激凌的游客产生疑惑,店员急忙向她耐心解释,因手工制作花卉造型,所以出品会有细微差别,“您要是介意,我给您换一支。”于是,店员给这位游客换了一支更接近图片颜色的冰激凌,后者开心地掏出手机拍起了照片。

“不是我吹毛求疵,主要就是奔着‘出片’来的。”该名游客解释。

在海棠花节尚未开始之前,这款造型逼真的手工冰激凌就已经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许多网友看到图片便被“种草”,不少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都在计划,节假日来大理道赏花的同时,顺便打卡这款造型精美的冰激凌。

“这价格可不便宜。”也有消费者感叹,该门店的花卉冰激凌价格从28到58元不等,造型不同价格也不同。最贵的当数这一季的“主角”海棠花,定价58元。不少体验者向记者反馈,“有点贵但实在美丽,就当是专门打卡体验了。”

“出来玩,吃的就是一个氛围感,不是冰激凌本身。”全国文旅大热,文创冰激凌几乎已经成为各大旅游景区的标配,但游客表示大部分文创冰激凌形式单一、模板化严重,多为当地标志性建筑的倒模造型,“买的多了就有些审美疲劳。”这种情况下,新的形式和更精美的造型就会显得格外亮眼,这就是“海棠花冰激凌”倍受追捧的秘籍。

这其实并非“海棠花冰激凌”第一次升级出圈。海棠花节连续举办了三届,冰激凌也年年升级创新,一年一个版本。

2023年,五大道的海棠花冰激凌还是传统“2D版本”,到了去年就升级为“3D版本”,在社交平台收获了不少好评。有市民专程前往购买打卡,称口味和造型均有所创新,不落俗套。

2024年、2025年海棠花节的热门文创冰激凌

“海棠花冰激凌”的几次升级,折射出天津文旅在IP周边产品开发上的韧劲和决心。

赏花+怀旧

不止一例凭此“玩出花”

4月2日,赶在海棠花节开始的前一天,位于花海旁民园广场的“供销向前进”臻享服务社正式开业。

“11:18开业,大家伙太热情了,早晨都是排着号进来的。主推的红烧牛窝骨油梨恰巴塔,二十多分钟就售空了,超过咱们的想象。”供销向前进总厨师长陈建告诉津云记者,售空的这款面包融合了西餐风格和本地“津味牛窝骨”,是专门为新店设计的特色产品。

作为天津市供销合作总社创新为农惠民服务业态的新尝试,“供销向前进”面包店在此之前已有18家门店,现打牛奶和带着当天日期的面包受到不少消费者追捧,有“80后”体验者感叹装修和购买模式高度还原了以前的“供销社模式”,充满怀旧风,让食客“一秒回到小时候”。

而这次,复古面包店开到了核心的五大道旅游景区,更是增添了不少文旅特色。除了“土洋结合”“新老结合”的产品,门店还设计了以天津之眼、民园广场、世纪钟等地标性建筑为造型的文创蛋糕产品。陈建介绍,新店的产品和老店不同,是他带领团队打磨一个多月研发而成,“70多个单品,融入了很多咱们当地特色。现在看来非常火爆,供不应求。”品牌特色叠加海棠花期的观赏热度,门店第一天开业就迎来客流量高峰,陈建感慨,第一天开业就忙得不可开交,“痛并快乐着。”

独具特色的复古门店,五大道也不止一家。就在距离“供销向前进”不到300米的大理道上,以怀旧“副食店”为特色的意式冰激凌“如饴富食”算是这条街的老网红了。

2022年,伴随着天津文旅与大理道海棠花的初步破圈,这家门店应运而生。品牌主打风格对比,给高端gelato(意式冰激凌)穿上了一身中式怀旧“外衣”,盘头大姨不紧不慢地给排队的年轻人盛满“海棠花”“羊角脆”“酱豆腐”“小站稻”“香椿芽”等口味的冰激凌,完事还要过一遍搪瓷的老式秤,插上刻着“富”字的不锈钢小勺。历经一番“隆重”的仪式,一款津味意式冰激凌就做好了。

而食客拿到冰激凌后一水儿的规定动作——“手机先吃”。上传至社交平台后,互联网就又诞生了一个天津文旅的“自来水”。

从冰激凌,到咖啡、奶茶、甜品,以及气球、冰箱贴、扇子、花环等。仅大理道一条街,商户们围绕海棠花这一IP各显神通、创意频现,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为节日造势,也为自己的门店创收。

美食美景只是其一,今年海棠花节以“津遇和平·戏聚海棠”为主题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活动。据悉,4月3日至13日,《津门大饭店》《贵妃醉酒》《哪吒闹海》《红楼十二官》等数十部戏剧、舞台剧将上演,还有“天津有格调”Live show、王者荣耀主题音乐表演、霓裳风华coser巡游等年轻人追逐的时尚表演。

去年清明小长假,天津接待游客量达710.21万人次,单日游客接待量创当年新高,全市实现旅游收入60.63亿元。

玩法推陈出新,源源不断地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拍照,在社交平台上引发讨论。美的产品吸引着喜欢发现美的人们,“自来水”不断涌现,才成就了如今天津文旅节节攀升的热度。

四十载“赏花情”

从“花卉”到“花卉+”的品牌升级

诚然,在天津,春日绽放的绝不仅仅是海棠。运河畔的桃花、北宁公园的荷花、周邓纪念馆的樱花、滨海新区的玉兰,以及蓟州区漫山遍野的山桃与山杏……每一抹艳丽都在跃跃欲试,争抢津门春日“顶流”。

看山不是山,赏花不只花。事实上,天津在玩转“花卉”IP、深挖“赏花经济”上已有近40年的历史。

1984年,在天津市民的评选之下,月季花被定为天津“市花”。彼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大多数城市的市民都相对“保守”,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1年开始,天津敢为人先、引领潮流,连续三届举办“月季花节”,并围绕“月季IP”举办“月季花小姐评选”活动,它不仅引领了“选美”热潮在中国迅速升温,也在人们眼前展示了一道彰显津城女性之美的亮丽风景。

与月季花同期的还有桃花,截至2025年,天津红桥区的“运河桃花节”已连续举办34届。虽不算最出圈,却也堪称长情。且以桃花节为核心,串联起西北角美食街区、“天津之眼”等知名景点,形成“一核多点、全域联动”的消费场景,并通过汉服体验、非遗市集等创新活动吸引游客,同样体现了赏花经济的实力。

数据显示,今年春季,每逢周六日,近10万人次到蓟州区渔阳镇、官庄镇、下营镇、穿芳峪镇、罗庄子镇等地观赏山花,蓟州区各赏花点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5%,有效拉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链集体“开花”;近年来,“桃花节”期间,到桃花堤游园观光的游客年均超过30万人次。今年“桃花节”开幕后两天内,红桥区各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25%,景区周边酒店入住率超过六成;随着赏花季的到来,工作日到五大道观光的客流量比平日增加了5倍,周六日则增加10多倍。

从“花卉”到“花卉+”,天津自始至终都擅长并致力于打造文旅商结合的赏花经济。仅海棠这一品种,从大理道到天津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再到水上公园、桥园公园,甚至是家门口的小区花园、道路两旁都屡见不鲜。

今年海棠花节开幕首日,备受期待的天津市五大道公园正式揭开面纱,以“海棠+洋楼”的独特魅力喜迎八方来客。开园首日,市民游客来到充满历史底蕴的五大道街区,感受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春日盛宴。

但“花开有时”,每年的花季都仅有春天短暂的几个月时间,而商户们每天都在经营。花季只是一个时令热点,想要围绕“花卉+”创造更多真金白银的经济收益,拼的就是赏花之外的“软实力”了。

好消息是,花季之后的“花卉+”的长尾效应似乎即将显现。和平区正结合五大道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对五大道片区进行全方位的更新提升。将以民园广场为核心,重点打造“民园首片区”样板区。湖南路和洛阳道正在进行紧锣密鼓地施工,将改造为“先农1925”街区,实现对民园广场、先农大院、五大道公园三大板块的整体串联。花园路12号即原李吉甫旧居将引入保护性商业开发元素,以24H COLOR吉园为主体,集聚美术馆、书吧、国潮艺术体验、文化餐饮品鉴等业态,打造24小时文商旅融合新场景。预计上半年局部开业,8月整体开业运营。著名的“劝业场”也在进行保护修缮,完工后将通过文化赋能、空间重构和科技创新,推动新、老“双厦联动”,重现百年前“天外天”盛景,引入时尚潮流、夜经济、沉浸式文化空间等创新业态,形成新质文化商业示范场。

花开终有时,花落亦“有声”。一朵花再美,审美价值也有限,而无限的是人们以花寄情、以花为媒的真挚情感与创造力,源源不绝地滋养着这片土地的生计、经营,与美好生活的强大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