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清明踏青寻非遗 文化传承润童心

云上恩施报道(咸丰通联记者 邢艺馨 通讯员 田玲蔚)当传统节日与非遗文化相遇,一场跨越古今的研学之旅在唐崖土司城遗址徐徐展开。孩子们踏着春色,投壶问礼、蹴鞠竞技,触摸土司遗迹的历史脉动;指尖揉捻新茶,耳畔回响傩戏古韵,以沉浸式体验解码非遗的活态传承。

4月3日,咸丰县春晖学校五年级学生在唐崖土司城遗址开展了2025 年春季学期研学旅行。开营仪式后,孩子们在唐崖土司城遗址前广场上体验了投壶、蹴鞠等游戏,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古人的娱乐智慧,沉浸式体验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今天我们在唐崖开展了研学之旅,我们玩了投壶、蹴鞠等游戏,在这里我们学习了如何采茶、制茶,在这里我们表演了彩龙船,我在这里学习到了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鄂硒澜研学旅行班504班学员刘政焘说道。

随后,孩子们走进唐崖土司城遗址,跟随导师的讲解,认识这里的一砖一瓦,了解历史的记忆,从石牌坊的精雕细刻,到“荆南雄镇”匾额背后的土司制度兴衰,再到依山而建的城墙防御体系,近距离触摸历史脉络,探寻土司文化的奥秘。

咸丰县众航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刚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开发土家非遗,土司文化等研学课程,让千年技艺在唐崖土司城址的实景舞台上‘开口说话’。”

此外,他们还背上了竹篓走进唐崖有机茶园,学习“一芽一叶”的采摘技巧,并在非遗制茶师傅指导下体验揉捻、泡茶等工序,亲手封装了属于自己的“清明茶礼”。

鄂硒澜研学旅行班506班学员张芷涵激动地说:“我在本次研学中,结识了很多好朋友,还可以亲近大自然,我觉得很开心。”

同学们还欣赏了非遗节目展演。地盘子、山民歌、彩龙船等轮番上演,展现了中华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咸丰县土家山歌非遗传承人丁茂燕说:“今天我们在唐崖土司城遗址开展了许多非遗课程,比如地盘子、傩面戏、山民歌等等,作为非遗传承人,我希望把我们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此次研学活动以清明节为契机,将非遗保护、文化传承与青少年教育深度融合,通过“体验+实践”的创新模式,让年轻一代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读懂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挖遗产价值,非遗文化,结合VR技术,现在科技,通过研学让历史活起来,让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咸丰县众航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刚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