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江南多古桥,
若到江南不看桥,恰如江南未曾到!
临海这座依山傍海的古城,
不仅以江南山水闻名,
更藏着众多跨越时空的古桥。
它们或横卧湖面,或静立溪涧,
以石为骨、以水为魂,
述说着古城的前世今生。
/
以下是临海的各种古桥,
带你一探究竟——
在风景如画的东湖园林,九曲桥宛如一条 灵动的玉带,连接着 湖心亭与半勾亭,与波光粼粼的湖水相映生辉,构成了一道令人陶醉的风景线。
九曲桥由 清知府刘璈所建,桥面两侧铺条石,中间铺方石板,桥墩为三条石呈 “门”字形结构,自 二榭开始至湖心亭共有五折。石桥飞架东湖,九曲回环,一折一景,缀连起水岸风华。
在 湖心亭和半勾亭的这几折桥口,雕刻着 大象和 猴子的石像,寓意 “出侯入相”,你发现了吗?
五洞桥俗称 新桥,位于临海市大洋街道灵湖景区内,桥 东北—西南向横跨大寨河。
五洞桥始建于明景泰年间,现桥为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是 临海仅存的五孔联拱石桥,并于2017年被公布为 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洞桥全长75米, 桥面起伏如波浪,南端铺设22级石阶,北台阶17级,桥孔宽大, 五洞联拱并肩,巍然横跨, 每一块砖石都刻满岁月的印记。
桥身以 长条形块石纵联砌筑,桥栏刻飞禽走兽及佛手等,望柱饰 狮、猴、莲花等,形制美观。
黄港桥位于尤溪老街,是 临海现存清代仲臂式石梁桥中颇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四墩五跨,东北西南走向,2011年被公布为 临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港桥规模较大,总长35.35米、宽2.4米,桥两侧有石栏板,柱14对,均刻有 “光绪十六年”纪年及捐助人信息,柱头相间雕饰,有仰覆莲4对、石狮5对、石猴5对。每个桥墩上为 四条石横铺,桥面中刻有 “八卦太阳”纹饰。
黄港桥规模较大,总长35.5米、宽2.4米, 四墩五洞,包含 28个各式柱头和两端抱鼓石。因现状保护得也较完好,是 临海现存清代伸臂式石梁桥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听村里老人说: 黄港桥从前是官道,通往黄岩。当年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沉重脚步声,惊起碧波无风起大浪。特别是北桥头那座黄 港桥头茶亭旧时茶客盈门,为南北客商提供了 歇脚、 解渴的场所。
开泰桥位于 汇溪镇钱王宫旁,呈东西走向,横跨于西溪之上,是一座 单孔石拱桥,全长34米,桥面宽5米。 “开泰桥头曲曲高,行人挑负二肩抛。空议风水在何处,往返村中世代牢。”生动地描绘了开泰桥的风貌和当地的生活场景。
开泰桥是 临海现存最大规模的单孔石拱桥。桥身仍然留有许多石刻,如 “开泰桥”、“ 民国二十四年二月吉旦”等。
春天的 油菜花盛开,漫步在古桥上, 乡趣满满!
当你来到盛夏的灰坑村,这座 历经岁月洗礼的石拱桥首先映入眼帘。桥边藤蔓疯长,如 绿色瀑布般倾泻而下,枝蔓垂至水面,似与 清澈溪流亲昵低语。
灰坑石拱桥,位于尤溪镇灰坑村,建于 清,到现在仍是村民的 交通必经之路。
盛夏午后,漫步其上,感受 光阴在石缝间流淌, 斑驳的桥身与溪水相映。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灰坑村,踏上这座古桥,亲身感受那份 宁静与历史的厚重。
岭根村旁的康谷溪上建有一座 三孔石拱桥,名叫连山桥,拱顶两侧的纸扇形石额上刻有 “连山桥”及“ 民国念伍年立”字样,是 当年的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所题。
整座连山桥由大小均匀的石块垒砌而成,技艺堪称精湛;桥面铺以小而匀称的 溪石图案,平整、精致、完好。
因岭根村村民对于这座桥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 很用心的保护着它。2011年被公布为 临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丁其金摄
济生桥位于临海市东塍镇前徐村琅坑溪上,属 民国建筑。桥为 单跨拱形,钢混水泥结构,桥长29.9米,宽2.17米,净跨28.2米,矢高6.05米,西北东南走向,两边有护栏,两侧有 “溪东济生桥,民国二十年五月造”诸字。
济生桥是 民国东塍人屈映光建造的 二十余座水泥桥梁之一,现东塍范围内尚存四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于2011年被确立为 临海市市级文物保护点。
广福桥坐落于临海市杜桥镇 马岙村西南,跨溪口水,桥呈 西北-东南走向,西北4.5米处有 碑廊(兼作土地庙)。
广福桥原为 溪口至马岙岭驿道的连接部,东尚有马岙路廊,东北1公里庵山原有庵堂; 东南邻省保单位溪口-涌泉窑址群。桥为 单孔石拱桥,由条石平交错缝砌成,两边各有石阶21级,望柱有石狮子两对、莲花6对。桥顶罗汉板刻有 “牌门信士朱朝圭喜舍白银”捐桥等字样,罗汉板为卷云纹,桥头各有石鼓一对。
桥西碑廊内 存碑记二(均为残碑): 一为乾隆三年(1738)之《新建广福桥碑记》, 一为乾隆十九年(1754)之《广福桥碑记》,载广福寺僧普善等重建桥事。后重修碑廊时,村民将 两块残碑上下合成一块碑保存。
广福桥保存较好,建造时代明确,碑庙皆存,具有较高的历史建筑价值。2011年9月27日,广福桥被公布为 临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锦衣桥跨浙江省临海市邵家渡街道兴汇行政村上汇村邵家渡港,为 清代叠加现代建筑风貌。
锦衣桥是 临海仅存的三孔联拱桥,此地旧为邵家渡,由 明布政使蔡潮出资建造。南北走向,通长60.5米、宽5米,三孔体量对称。主体为条石砌筑,较为规整。拱券以条石纵联砌筑,上无护拱眉石。撞券石以条石错缝平砌,无间壁石。桥墩两端各设分水尖,现处于水面之下。桥中孔拱顶石有 “锦衣桥”字样,及 “嘉庆”纪年。
1978年新建大田至钓鱼亭公路时,在原桥上加置小腹拱,拉平纵坡,改建为公路桥。据当地村民讲,老桥桥面呈八字形,两侧是阶梯踏步,中部为长条石拼砌。其上装有望柱及栏板,柱头雕刻有 狮子、莲花、大象等,栏板也雕有人物图案,雕刻精细。惜已散失不存。桥头一户村民家门口尚有一对 石象望柱。石象雕刻线条柔和,精致可爱。当地人曾在桥墩、台下看到过很密的木桩。可知桥梁基础采用的是 木桩基。
《台州交通志》称此桥为 清乾隆年间(1736-1795)重建,从桥梁的形制规模及雕刻风格看,应是清朝中期建筑。 锦衣桥为大田、东塍、邵家渡之枢纽,规模较大,现兼作 公路桥。
临海多古桥,“小临通”搜集临海古桥资料,还找到了如下古桥(部分图源自百度贴吧-台州19楼),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拍到的古桥!
桐峙胜坑古石桥-洪治摄
江南岙底罗古石桥-洪治摄
黄坦三十六丁步桥(大善桥)-洪治摄
孔丘东泰桥
三房村龙凤桥
桃渚乐丰桥
白水洋渭溪石拱桥
大洋人家桥
大田桥
黄坦大善桥
黄坦下宅石拱桥
汇龙桥
海东桥
溪口新桥头桥
假山村清水坑石拱桥
汛桥立柴湾村田厂自然村溪上的石拱桥
洪桥
石牛坑古桥
岙陈村古桥
墙下桥
目前,我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处于实地调查的关键阶段。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广大市民朋友们,跟随普查队的步伐,以 旅行的方式丈量临海的深厚文化, 用脚步探寻“四普”的新发现,聆听文物背后那些动人的故事。
临海古桥都来qiáo!
欢迎评论区补充(可以发图片啦)
感谢@丁其金@洪治等友情提供图片
部分图片来源:@百度贴吧台州十九楼
内容来源临海文旅